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唐百晓生 > 第6章 快来拜见师叔

第6章 快来拜见师叔

成济听到袁天纲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知道,这次的机遇来得突然,但也是他多年努力和积累的结果。

“师兄放心,我绝不会让您失望的。”成济郑重地说道。

随着袁天纲的安排,成济和他一同回到了道观。在道观里,袁天纲命人安排了一切必要的条件,准备开始制作雪盐的实验。

成济沉浸在制盐的世界中,他熟练地操作着器具,从苦盐中提取出纯净的盐晶。一道道工序紧密相连,没有丝毫停歇,仿佛他已经将这整个过程烂熟于心。

袁天纲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他对成济的技艺感到非常满意,这样的手法和制作过程,在他看来,简直是匠心独运。

终于,在一片火光和烟雾之后,成济把最终的成品呈现在了袁天纲面前。

袁天纲仔细端详,只见这些盐晶晶莹剔透,质地纯净如雪,闻起来清香宜人,让人垂涎欲滴。他兴奋地接过一块盐晶,放在舌尖上细细品味,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好,好得很!师弟果然名不虚传,这雪盐简直是绝世珍品!”袁天纲大声赞叹。

“师兄过奖了,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我相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提高产量和质量。”成济谦虚地说道。

袁天纲激动地拍了拍成济的肩膀:“师弟,你实在是太了不起了!这雪盐的发明将会改变天下百姓的生活,让他们再也不用忍受吃不起盐的苦日子。你的功德无量,定会名垂千古!”

成济感受到了袁天纲的赞许和鼓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他知道,自己的发明将会对大唐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让他在大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此之后,成济和袁天纲共同致力于推广雪盐的制作,让更多的人受益。他们的名声渐渐传扬开来,成为大唐盐业的开创者和推动者。而成济也开始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成为了名垂千古的盐商和发明家。

袁天纲摆手笑道:“不必多礼,贵人来了就是缘分,你做得很好。这是我的新徒弟,他有一项绝技,我打算向宗主禀报,看是否可以在道观内设立一座书院,传授他的学问。”

道士看向成济,有些好奇地询问:“贵人所授之学,想必非同凡响吧?”

成济谦虚地笑了笑:“还算过得去,就是一门师之道,用于教授学生。”

道士微笑点头,显然对成济的回答很满意。他接着说:“贵人请随我来见宗主,我会引荐你的。”

随着道士的引领,袁天纲和成济进入了道观内部。道观建筑宏伟,庭院幽雅,气氛肃穆而又和谐。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座宏伟的殿堂之前,殿堂上方悬挂着“宗主殿”三个大字。道士向袁天纲和成济告辞后,示意他们进入。

在宗主殿中,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盘坐在主位上,他目光炯炯,气息深邃。

袁天纲躬身行礼:“弟子袁天纲,拜见宗主。”

成济也跟着行礼:“弟子成济,拜见宗主。”

老者微微点头,声音悠远:“起来吧,袁天纲,你带来了一个新徒弟?”

袁天纲回答:“是的,宗主。此子有一门绝技,我想向您请示,是否可以在道观内设立一座书院,传授他的学问。”

宗主思索片刻,随后点头:“既然是你推荐的,必然不凡。你可以尝试在道观内设立书院,但记住,这书院的根本宗旨,必须是贡献于天下苍生。”

袁天纲恭敬地答应:“是,弟子谨记宗主教诲。”

宗主又看向成济:“成济,你的学问有何特长?”

成济自信地回答:“弟子擅长师之道,教授徒弟。”

宗主点头微笑:“师之道,能够传承师父的智慧和学问,不愧是一门美好的学问。你的提议很好,你们可以开始筹备设立书院。”

袁天纲和成济听到宗主的允许,内心都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从此之后,成济在道观内开设了一座书院,传授自己的学问。书院迅速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求学,逐渐成为了大唐学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袁天纲对成济的培养不遗余力,而成济也始终怀着感激之心,虚心学习,并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更多的学子。他的名声渐渐传遍了大唐,成为了备受推崇的导师和学者。

在成济和袁天纲的共同努力下,道观逐渐繁荣兴旺,成为了大唐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两人的师徒关系也越发深厚,成为了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知己好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