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炷香之后,袁天纲从山中回来,打了一只野鸭和一条鲤鱼。
成济高兴地说道,“竟然让您老动身前往山中,耗费了两柱香的时间,小子真是惭愧之至。”
袁老道放下鸭子和鱼摆手道:“能在今日与小友认识,也是一种缘分。”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话也渐渐熟络起来。
两人一边忙碌着,一边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一顿丰盛的野味餐就准备好了。
坐在院子里,袁天纲和成济一同品尝着自己动手准备的美食,边吃边聊着天。
袁天纲抛开先前严肃的神情,变得随和起来。他向成济询问起了家庭、修行的经历,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奇遇和见闻。
成济则满怀敬意地倾听着袁天纲的讲述,不时佩服地点头称赞。他对袁天纲产生了极大的敬慕和尊重,觉得这位老道士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袁道长,您的道行深厚,想必见多识广,小子还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您能指点一二。”成济敬重地请教道。
袁天纲微笑着点头:“年轻人,你有问必答,只要我知道的,必然会尽力为你解答。不过,修行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和体悟。”
成济郑重地点头:“多谢袁道长指点,我定会用心领悟。”
于是,两人在这个宁静的山间院落里,一边品味美食,一边交流修行心得,共度了一个难忘的下午。这一段充满缘分的相遇,也为白凡新的传奇拉开了序幕。
成济则满怀敬意地倾听着袁天纲的讲述,不时佩服地点头称赞。他对袁天纲产生了极大的敬慕和尊重,觉得这位老道士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袁道长,您的道行深厚,想必见多识广,小子还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您能指点一二。”成济敬重地请教道。
看着袁老道熟练的架在火上翻烤着,成济开口赞道:“道长好手艺。”
忽然想起这烧烤没有调料可不行,于是急忙起身奔到厨房,但是翻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任何调味料。莫非以往的成济不吃盐的吗?
成济尴尬地说道:“道长请勿见怪,在下没有找到盐巴。”
听得这话,袁天纲诧异了,怎么难道你这么穷的家境,以往就有吗?
老道开口说道:“巧了,老道身上正好带着盐巴。”
说着便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竹筒。
成济看着老道把竹筒打开,里面稍稍泛黄的晶体隐约可见,只见老道用手捏了一小撮,均匀地洒在野鸭和鲫鱼身上。
成济弱弱地开口问道:“这这个,这个就是盐?”
袁老道笑了哈哈大笑。
“小子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呆子,刚刚还装作自己家里没有更好的调料了,现在看到这种上等的盐,定然惊讶得不知所措。”
成济感到有些无语,自己竟然被当成了无知的乡巴佬,被老道取笑了。
“什么叫做我没见过世面?这种发黄的盐,我都不想要,生怕吃了中毒?”
袁天纲的笑声戛然而止。
“小子看你也是念过几本书的人,怎能如此信口雌黄呢?老道知道你家境贫寒,不会取笑你的。“袁老道说教起来了,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他很有好感,所以像教育自家人一样教育了一番。
“道长误会了,在下并非虚言。在下曾看见过品相非常好的精盐,所以这才会说出那样的话。道长莫怪。“成济解释道。
袁天纲看着这小子说话的语气很是真诚,一点儿不像有假。
可是我这可是上好的白盐呀,就连王孙大臣都吃这个,你小子是何地见过品相更好的呢?
成济笑了,皇帝又如何?当真是所有好东西都给了他一人吗?
“在哪里见过,小子不说,但是确有其事,小子不是虚言。道长乃是高人,当能判断真假才是。小子今日不能白白地收下道长的见面礼,等我们吃完这顿饭,我会送给您一份丰厚的礼物。。”
"好,老道就等着,看你这灵巧的小子能展现出什么本领来。" 两人一边烧烤,一边聊天,谈笑风生,互相交流,非常愉快。袁天纲是道家名士,学识渊博,而成济拥有几千年的见识,同时又是央大中文系的出身,还在图书馆广泛涉猎群书,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得益彰,找到共同话题毫无问题。
不到一炷香,二人吃完了野味,这才相对盘坐,哈哈大笑起来。
“真是痛快啊!没想到在这三原的偏远之地,老道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