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立即解释,而是开始讲故事。
“前两年,我偶然遇到一个老农在祈祷上天。
这个老农在夏季时节,摆了香案,放上了几个黑面饼作为祭品。
虽然祭品不足,但他所祈求的却很多。他祈求上天保佑田地丰收,他家的老牛能够安然产下双胞胎,他的儿子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媳妇等等。
我当时就在想,这老头是不是太贪心了,凭着几个黑面饼,他想要上天办这么多事情,可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岂不就和史记中滑稽列传的淳于髡的故事一样吗?
对上天来说,你只付出了很少,却期待回报。”
成济侃侃而谈,用轻松的口吻讲述着这个小故事。
妇人听了,心中一震。
这个人说话如此流利,还知道淳于髡的故事。
原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次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大臣淳于髡带着重礼去赵国求援,但礼物只有黄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却拒绝前往,他嘲笑说:“我从东方赶来,路旁见有人祭祀田地,只拿出一只豚蹄,一盂酒,却祈求收获丰收,五谷丰登,家庭幸福。然而你们拿出的东西狭隘,而所要求的却过于奢侈,所以我笑之。”
这种深入人心的故事告诉人们,付出少却期待多,是不合道理的。
妇人心中明了,成济所言似乎是在暗示,她的祈求虽然好,却在付出上过于吝啬,不够诚心。她开始有些明白了成济的意思。
然后,妇人追问道:“请先生解释一下,这与我的祈祷有何关联?”
于是,齐威王最终给了淳于髡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作为礼物。淳于髡才答应前往赵国求援,果然最终赵国派遣十万大军救了齐国,这就是淳于髡的故事。
妇人想明白了,成济似乎是在暗示她,付出的太少,希望的太多,这种心态不合理。她开始明白成济的意思了。
于是,她反问道:“你的意思是,我所祈求的太多,而所供奉的祭品太少。”
成济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妇人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万贯家财,供奉给老君,可能相当于这道观一年的香火钱了。”
成济笑道:“哦,这的确不少呢。你的万贯家财供奉给这位神仙老君,可能用来维持这座道观一年的香火费用。但是你要明白,你供奉的是神仙,不是普通人,所以不值得一提。”
然后,他继续解释:“简单来说,你所祈求的是通过付出金钱,让神仙为你办事。不知道大姐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妇人听到成济称呼自己为“大姐”,周围的侍女们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个穿着乞丐打扮的年轻人,竟然称呼她为“大姐”。
更让她们惊讶的是,妇人并没有马上反驳,而是稍微思考了片刻。
妇人认真地说道:“虽然你说话的方式有些粗俗,但仔细思考确实有这样的意思。然而,祈求神仙的含义肯定还远不止于此,只是我学识有限,难以准确表达出来。”
成济内心大喜,她没有完全反驳,看来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今天不把她忽悠得掉下巴,就对不起自己北大中文系第一名嘴的名号了。
于是,他继续说道:“如此看来,大姐您的祈求就是全家平安,以及丈夫的事业有成。至于您丈夫的成就,咱们暂且不论。”
“就算单纯是为了全家平安这一项,按照您的说法,您用金钱求神仙保命。但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数量,可不能用普通的标准来衡量。”
那么,当您一家老小的生命都在考虑时,您认为这价值多少,就用多少来计算。这才能公平地让老神仙保佑您家人平安。不然的话,您支付了一万,老君却付出了三万份的努力,不管神仙是否愿意,仅仅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觉得这不是在亏待神仙吗?大姐,您认同我的看法吗?”
袁天纲无语了,他的师弟怎么会把求神拜天的事情用商贾的算计方式来思考呢?他想用手捂住自己的脸。
而李淳风却是连连点头,他觉得成济说得有道理。他们求神拜佛,绝对不能让神仙吃亏,否则就是对神明的不敬。
侍女们也不再对成济怒视,反而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口若悬河的年轻人,他的话听起来确实有道理。
妇人感到疑惑,成济的话似乎有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人的生命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如果真的要论价值,我一家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就算整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