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君观外,一队马车缓缓驶来,袁天纲得到消息后,亲自前来迎接。
来人大约四十岁左右,身材微胖,面容和蔼可亲,原来是秦王府的智囊之一,杜如晦。
原来的情况是,昨天秦王李世民秘密召集了一些智囊,向他们描述了王妃长孙氏在老君观遇到的情况,同时提议第二天亲自前往老君观拜会袁老神仙,以表示尊重并测试书生成济的素质。
然而,几位智囊都提出反对。袁天纲的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即使这次拉拢王妃成功,也不应该公开宣扬,必须行事低调。
虽然大家口头上劝说这样做,但实际上行动早已透露了他们内心的想法。
在秦王讲述了事件经过和成济的言论后,几位谋士对这个古怪的年轻书生产生了好奇心,纷纷请愿要前去评估他的才华。
最终,秦王选择了老成稳重的杜如晦作为代表,这也表现了对袁老神仙的尊敬。
“杜先生何出此言,竟敢为老神仙亲自迎接,实在是太客气了。”杜如晦谦虚地说道。
“杜大人客气了,贵客到访,老道理应亲自出迎才是。
李淳风,你去安排外面的车队,同时通知一下你小师叔过来。”袁天纲将杜如晦引到了后殿,又对自己的徒弟吩咐道。
在老君观后殿,袁老道的住处,杜如晦开口了:“杜某奉命代表秦王向老君观献上香火,一万五千两银子都在这里了。”
杜如晦对袁老道施了一礼,说:“杜某不必如此,我等出家人,自是不太拘泥于这些世俗礼节。袁兄年少无知,有冒犯王妃之事,再加上贪图秦王府之财,实在是有些罪过。不过,多亏了秦王的宽大心胸,老道将从今以后归于秦王府,定当竭尽所能,不敢怠慢。”
杜如晦大喜,得到了袁老道的认同,今天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道长高义,我向道长恭喜。从今以后,你我可真的是同僚了。袁兄,请不必客气,就称呼你为袁兄吧。”
袁天纲也回以客气的礼节。
杜如晦抚着胡须说道:“既然如此,我有一问。听说道长乃道家魁首,擅长星象占卜之术,无人能及。请问,您对秦王大业的看法如何?”
袁天纲心中暗叹,这可真是着急啊,刚刚收了钱就被迫开始工作了。自己这个师弟可真是不太懂得深藏不露。
尽管如此,袁天纲心境稳定,他认真回答道:“老道功力有限,昨夜曾为秦王殿下卜算,但是却受到了一些反噬。因此,只能对殿下周围之人进行测算。至于结果…”
说到这里,袁老道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故意卖起了关子。
杜如晦心中暗骂,算命的果然都爱卖关子,不管名士不名士,都一样。连道家魁首也是如此,真是让人失望。
杜如晦急切地问道:“请道长明示。”
袁天纲笑了笑,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正色道:“吉兆显现。”
杜如晦大喜,连忙说:“这就意味着大事可期了。”
袁天纲点了点头,赞同道:“正是如此。”
之后,他们聊了一些要事,然后开始随意地闲谈起来。
杜如晦突然注意到袁天纲的眼睛有些红肿,就说:“怪不得袁兄双目红丝密布,原来是昨夜劳累所致。杜某谢过袁道长费心出力,回去后必然向秦王殿下禀报。”
杜如晦听了这番解释,虽然还是不太明白,但他不好再追问,毕竟袁天纲也并非他的下属。
杜如晦又谈了一会儿,提到了昨天王妃与袁天纲的接触,他说王妃赞扬袁天纲才思敏捷,预言他将是未来的栋梁,还转达了王妃的一些话。
这时,李淳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师父,您最好亲自过来看看。我实在叫不醒小师叔。”
袁天纲一听差点摔倒,这傻徒弟,关键时刻来给自己添乱。
袁天纲心中满是牢骚,只是因为有客人在,他不能随意发火。
他对杜如晦解释道:“袁某愚钝年幼,不懂礼数,昨夜与师弟辩论学术,可能劳累过度,因此才会如此行为。杜兄请勿怪罪,我这就前去唤醒他。”
他用这番话掩饰了自己徒弟的失态,然后离开了杜如晦,前往李淳风所在之处。
袁天纲开门朝着成济的住处走去。杜如晦不敢怠慢,快步跟在后面,心中充满了好奇,想要早点见识一下这位引人注意的书生究竟是何等人物。
他们走到屋前,袁天纲对着屋内喊道:“师弟,快出来见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