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唐百晓生 > 第15章 一举三得

第15章 一举三得

“其实很简单,这笔钱不能出现在老君观。既然是王妃给我的,那就直接送到我家,也就是永霸县成家庄。

这样,师兄不仅能摆脱非议,还能树立起不为金钱所动的名声,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成济大声说道。

众人都有些无语,这个计策似乎太过简单了,难道这就是他的高见吗?杜如晦眼中充满了怀疑。

不理会几人质疑的目光,成济继续开口,心中冷哼,难道你们认为我会如此肤浅吗?

“待财物到达成家庄后,秦王府派人给我修建一座豪华宅院。此事要张扬起来,最好能让整个长安城知晓。不久之后,秦王府求贤若渴的声名就会传遍天下。

第一,不管何时,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多一个人才加入秦王府,就是多了一份力量。”

杜如晦点点头,表示认同。能够迅速想到对策,这份机智非常不错,尽管这计策还有些漏洞。

“但是,这样做会让秦王府公然招贤,必然引来非议。朝堂上必然有人会说秦王有异心,你的计策虽然可行,但未必合适。”杜如晦提出了疑问。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所谓千金买马骨之事,我们当然不能宣称是秦王府的行动。我们可以对外声称,秦王府睿智识人,为大唐选拔人才不惜重金。

至于若有人质疑我的能力,嘿嘿,我将会赠送一本书卷。一旦这本书问世,将会有无数有志之士前来。”

“怎么会这样?”袁天纲大吃一惊,难以置信这个情况。难道我的师弟在说谎吗?

李淳风佩服地想着,师叔真是厉害,够狂妄,我真的很喜欢。

原本还在理顺胡须的杜如晦,下意识地拽断了好多胡须,这简直难以置信。

“你说的这话是真的吗?那本神奇的书在哪里?快拿来给我看看。”杜如晦催促道。

成济笑道:“稍后我会将书写出来交给杜大人,不过现在请继续听我讲,这本书只是第二步。”

这,难道这本神书真的是成济创作的吗?杜如晦不敢相信,但是看着成济认真的表情,他开始相信了。

袁天纲是个明白人,虽然他的师弟只有十四岁,但他天资非凡,绝不简单,这只是他能力的冰山一角。

“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籍后,我们进入朝堂就不会再受到怀疑。世人会知道秦王府慷慨花费以求贤才,声名将传遍天下。天下贤才将蜂拥而至,秦王府只需等待。”成济说道。

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没有继续说下去。某些话不能随便说出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杜如晦显然不会就此罢休,他继续问道:“秦王府求贤是众所周知的,你的计划虽然能提升秦王的声望,吸引贤才,但你并没有解释如何确保秦王府的安全。这个计划有些冒险,稍有差错就可能引起皇帝的怀疑。我不明白,你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

成济点点头,他对杜如晦的质疑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事关国家大计,不能随便糊弄过去。

他笑着说:“哈哈哈,杜大人说得对。秦王府和天策府汇聚了众多文武之才,唯独不缺人才。尽管我年纪尚小,但我早已明白这一点。请继续听我解释。”

杜如晦眉毛微微一挑,看着成济,他意识到这位少年并不是轻率之辈。

实际上,这第一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招贤计划,因为秦王大业并不缺乏实力,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尽管当前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看似时机不成熟,但我们可以创造机会。在当前的时局中,僵持越久对秦王越不利。所以我提出的这个策略是为了为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

正如兵法所言,当实力远超对手时,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你问我为何这个策略与保护秦王府无关,我回答是,如果大业成功,秦王府自然会稳如泰山。但如果大业失败,即使秦王府固若金汤,也无法保住。

“哦,原来成小兄已经有了后续计划。”杜如晦询问道。成济提到进攻即防守的观点,杜如晦十分认同,也对他能够在这种年纪就能看得这么深入感到佩服。

成济摆手道:“我的确已经有了初步构想,但涉及机密,时机未到,暂时不能透露。还请杜大人见谅。”

杜如晦并没有对成济的推辞感到不满,相反地更加欣赏他的谨慎。他的品性温和善良,思维严谨周密,毫不傲慢也不急躁,完全没有年轻人常见的冲动和争胜的意图。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杜如晦无法相信这一切都是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