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唐百晓生 > 第25章 为天下苍生

第25章 为天下苍生

“于大人您看一下,您认得这个吗?” 成济将袁天纲手中精美的檀香盒交给了于志宁。

当于志宁打开精致的檀木盒子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纯白的景象,仿佛盒子里装满了雪。

这是什么?

于志宁一脸疑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他敢去碰一小撮,先得到了成济的允许。

哦,这可能是……盐吗?

“于大人,您也看到了,这种物质确实是盐,我称之为雪盐。”成济解释道。

“这个是从哪里来的?” 于志宁立即询问。身居高位的他自然明白这样的宝物的价值。他心中点了点头,终于明白为什么两人会提到造福无数人了。

等待。

他感觉到指尖传来温暖。难道这盐是刚做的?

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许造福于人民的就不是盐本身,而是制盐方法了。

不出意外,片刻之间,于志宁心念一转,大致推断出了情况。

从震惊到恍然大悟,他的脸色发生了变化。他平静地问道:“看来这东西是新鲜的,据我了解,你们二人已经发现了这种雪盐的制作方法,若真是如此,那真是造福人民的仁慈之举了。”

袁天纲道:“我本来是打算赶去皇宫,将这喜事告诉皇上,让我们唐朝的明君知道,越早造福百姓越好。你看,在这期间,唐朝初期,无数人连盐都买不起。”

“不过我师弟不同意,所以才导致了我们的争执,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

于志宁猛地一想,便大致明白了成济的意图。袁天纲虽然是道家高手,但对于朝事的复杂性,他未必能完全掌握。

如果将这种物质呈现出来,肯定会带来奖励和头衔。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两人的贡献。

袁天纲的本意是为了大众的利益,考虑到人民的需要,这是恰当的。这足以证明,袁天纲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成济的反对可能是因为他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物质。他可能想进一步制定战略并获得更大的利益和信用。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人就值得考虑;有这种想法的人在成为一名伟大的领导者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但希望不会。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成济认清了形势。让袁天纲拿出这种物质,功劳就归师弟了。这是合理的。不过要知道,两人最近才加入秦王府。如果成济的目的是阻止演示,通过秦王将物质交给皇帝,那么他们的成就就和秦王一派挂钩了。这对秦王的野心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支撑。

这些念头在脑海中闪过,于志宁心中微微一惊。成济还那么年轻,他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洞察力和谋略吗?将一笔信用投资于当下可能会带来高贵的头衔,但如果他投资于未来呢?一旦成功,回报将是无限的。这样的想法让人想起一位宫廷老手。他年纪这么小,怎么能有如此深邃的眼光和风格呢?

于志宁想了想,平静地问道:“不知道成兄,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正如袁天纲所言,早点出此物,确实是大义之举,唐朝许多人都受苦了。”由于缺乏盐,而这种物质可以使他们受益。”

为了试探成济的理解力,于志宁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和袁天纲一起询问。

成济看清了眼前的情况。唐朝的知名智者们大概都已经分析过利弊了,但他们还是选择去问他。他们是故意考验他的能力吗?

成济暗笑道:“我怎么能让你小看我呢?” 我成济难道就这么在意财富和地位吗?

成济沉声道:“这种物质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确实能够造福于世人,对子孙后代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它出现的时机还不太成熟,不应该在此时揭开面纱。”此时。”

“以前,我答应过将这种物质送给师兄,当时我的意图很幼稚,也很直接,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只是想送一份有意义的礼物。”

“不过,我在老君关观察了这么多天,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唐朝虽然目前稳定,但巅峰时代还没有到来,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内部冲突。”

“于先生,我很欣赏你的人品和智慧,虽然我的话可能有些不正统,但我既然加入了秦王府,就必须为秦王的远大志向谋划,相信你能理解的。”所涉及的复杂利益。”

于志宁点了点头,对成济的坦诚很感兴趣。虽然素未谋面,但他为何会如此信任我,公开谈论朝堂内部的权力斗争?

“雪盐不仅品质卓越,制作工艺也简单,我可以将无用的苦盐、毒盐,甚至无用的海水,转化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