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在我对面求教的成济,是秦王还是李世民?” 成济开口道。
李世民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含义,问他到底是国家的事情优先还是个人的事情优先。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秦王。”
“请问秦王,想害你的,是太子,还是李建成?” 成济继续说道。
李世民犹豫了。他发现成济的问题是在探究他内心思考的问题。只是,他没想到今天会如此直接地与他们对峙。这些询问,不仅仅是成济询问他是秦王,而是询问他的身份。感觉更像是成济在引导他进行一次自我反省。
如果今天他们能坦诚相待,李世民决定不再隐瞒。从纯粹客观的角度来看,他与哥哥争夺皇位的冲突是国家和治理的问题。双方都无意诉诸暴力。
于是,他抬起头说道:“是太子。”
成济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请问秦王,皇位继承人已经确定,你为何还要继续争夺皇位?是为了个人私欲,还是为了忠臣?”是为了下属的福祉,还是为了百姓的福祉?”
李世民沉思片刻,发现自己的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起义期间他和哥哥之间的权力斗争是由忠诚和夺取权力的野心驱动的。但以现在的情况,尤其是有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忠实同伴,放弃王位很可能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乱世之中,生命往往被视为可以牺牲的。虽然可以说他们是在为人民谋福利,但就连李世民本人也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无论他还是他的哥哥登上王位,他们都会努力成为仁慈的统治者,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李世民看着面前这个不起眼的书生,他背脊挺直地坐着。他平静地说道:“首先,是为了属下的忠诚,其次,还有一丝个人野心。”
成济追问:“那我再问一下,到底是谁想害秦王?是太子,还是太子府?”
李世民一时愣住了。
确实,太子和秦王都姓李。王位之争本来可以在皇室内部解决。现在的事态升级,是因为太子府和秦王派之间的派系矛盾。谁登上王位,就代表着一批支持者,他们将获得高位和赏赐。
李世民叹了口气,答道:“是假借太子名义的太子府。”
成济继续问第五个问题:“请问秦王的毕生志向?”
李世民慷慨激昂地宣称:“李世民此生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统一天下、踏上北方草原、统领南方疆域的贤君,超越先祖,带领大唐成就无与伦比的伟大。”
随着李世民精神的飞扬,成济在激昂的状态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称霸之路艰辛,都说皇室无亲情,请问秦王,你优先考虑的事情是什么呢?”国家还是你的家人?”
“我...”
“我...”
“我优先考虑的是……”
他重复了三遍“我”,但即使在最激动的时刻,他的理性依然完好无损。毕竟,除非被逼到生死关头,谁能真正成为一个无情的刽子手呢?
李世民的额头开始冒汗。虽然听说太子有意害他,但没有亲身经历,他很难取人性命。
成济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爽朗而得意。
李世民被他的笑声迷惑了。他是不是觉得李世民现在的样子很有趣?
成济缓缓起身,向李世民恭敬行礼。
言谈举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济在李世民眼中不再只是一个十三岁的书生。相反,他看起来就像一位战略大师,监督世界并指导国家。这种非凡的存在甚至超越了李世民记忆中盛年时期的房玄龄。
“秦王殿下,原谅成济今天的大胆,成济的六个问题,只是想证明一件事:秦王是否真的会允许自己成为一个在一丝贪婪的驱使下,变得冷血无情的人?” 。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财富、权力、王位、遗产,乃至整个世界都沐浴在阳光下,我敢说,只要秦王想要,成济都能为你找到办法。
然而,有一个方面我无能为力:家庭纽带。血缘关系只对你个人而言。就算你抛弃他们,成济也无能为力。
我六次问过你的心,相信你现在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即便此时此刻,秦王依然是李家的李世民。有了这个认识,成济就知道该如何为秦王运筹帷幄了。
当初我答应一万五千两,保证你们一家人的安全时,王妃就认为我是在保证秦王府里的人的安全。她错了。如果我采取行动,我就会力求完美。我要保护整个李家的安全,包括太子和齐王这些被别人视为对手、对手、绊脚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