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上古武仙人 > 第57章 白马出金陵(九)

第57章 白马出金陵(九)

作为五百灵官之首的王灵官——“王善”,他在“真武”执掌白玉京的百年中,其自身的护法尊神玉像足有三百丈之高,

矗立在白玉京,可谓巍峨壮观,身后统帅五百灵官雄镇北方。

但自打那件事情之后,护法玉像在白玉京的位置越来越低,五百灵官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微乎其微,

白玉京内凡有大小事件商议,基本上与他们无缘,

另外两位掌教真人的传人或弟子,也大多对他们这一脉有些许不满。

三掌教“真武”一日不回白玉京,五百灵官便一日不得回归北方洞天!

只能死死守着外面的北方天幕。

……

当年在天外结阵厮杀天魔百余年的五百灵官,最终寻至上古神庭后驻足脚步,

在那座破碎不堪的神庭遗址外,

大如山岳般的神灵尸身漂浮在星河上,万年不腐!形成一副令人瞠目结舌的画面,

天外悬浮着如参天古柏般的金色骸骨。

更有金色的血液在天外沉浮,哪怕历经万年依旧光彩熠熠,

古有不朽金身之说,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期间有的神灵仅剩下一颗巨大的头颅,但依旧怒目圆睁不曾合上,

还有一位神灵身上披着古怪的甲胄,单膝跪在一座浮空的石板上,可见金色骨骼的右手持枪作拦路之状......

而这也仅仅是那座神庭的外门,真正的神庭洞天谁也不知道门户在哪,里面又是一副何等瑰丽景象无从得知。

他们不敢想象那神庭里面到底是否还真的存在还活着的上古神灵。

世间已有万年不见真神,曾经人间百姓供奉的神灵庙宇也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碎石尘埃。

神道崩塌,人妖魔共存于世。

...........

以王灵官为首的五百灵官,最终不敢再上去寻去,因为谁也不敢再往前深入,纵使他们身穿道门的尊神符甲。

因为,上古之前尚有远古!

在人族的史记中,上古神庭内的神灵,也仅仅被称作“旧神”!

传闻中在无数岁月之前,世间只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光阴长河,不知过了多少年,虚无中才出现了第一位神灵,这位神灵的出现才使得世间逐渐开始有了“历史”。

在那个不知以何为时间计量单位的年代里,“古神”占据了这片天外。

那位初代神灵,也成为了那个时候的“古神之首”,因为他给自己取的名字就是“古”。

不知光阴长河流逝了多少,有位古神觉得这个世界太无聊了,于是她便汲取光阴长河之水,以本命之物“息壤”,创出了自古神之外的生灵-----人。

黑暗中的人们太过脆弱,他们不适应这片黑暗的星空,

众神之首“古”,便用自己神躯中的至阳至刚神性,创出了他的嫡子---“烛照”,

烛照也就是后来人族现存专记中的五位至高神灵之首。

在没有他父神“古”的时代里,有人说他凭借着自身霸绝无匹的神力,灭了所有反对他的初代“古神”!

-----------

白荼察觉到刚刚悄悄挪动位置的灵官像,微微抬头看了眼还是老样子的王灵官质疑道:

“王善,你不是在白玉京吗?怎么隔了这么远,还能受到白玉京的规矩!”

作为白玉京护法尊神的“王善”,虽然真身不在此处,但是就算是玉像也是有感应的。

其真身在远隔不知多少万里外的那座天上白玉京,神情有些尴尬,他虽然能听见白荼说话,但却是回答不了白荼这个问题,

“春秋观”外的护法灵官像还是五百年前新雕刻的,里面也就被施加了一道术法,毕竟这也不是真正的“春秋观”,仅仅是一道虚影而已。

道祖对“规矩”这方面虽然没有儒门礼圣那么讲究,但道祖终究是道祖,他定下的规矩对道门的弟子来说还是如影随形般,避无可避。

即使是一副幅道门掌教画像,也依然在道祖的“规矩”中,更别提白荼好生生的大活人站在道观门前,

况且这一位还是道祖最喜欢的小弟子,

道祖曾让所有道门的弟子立下过誓言,凡在白玉京内,没有可以伤到“真武”的术法与器物,

还有一条就是,

道祖之下,以三位掌教大真人为尊。

春秋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