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年纪轻了些,嘴巴又笨,不知道怎么应对王嬷嬷这等不要面皮的老妇;芙蕖让她抱稳了黛玉,别摔了奶娃娃,就听见藻玉说:
“妈妈既然觉得姑苏老家更好,那便回去罢。”
说完,也不理会王嬷嬷青白交加的脸色,等马车停稳就带着众人回府了。
菡萏路过她的时候还唾了一口唾沫。
王嬷嬷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啊!
在她的想法里,自己是贾敏派来照顾黛玉的,代表的是贾敏的脸面。
就算藻玉贵为国师,就算藻玉看她不爽,也要尊着敬着这个嫡母的亲近人。
孝道大过天,长辈身边,就算是阿猫阿狗也要尊敬!
而且她可是二姑娘的保姆,若没了她,谁照顾二姑娘呢?大姑娘哪有那么好心。先是撺掇
说白了,她是来作威作福当老太太的,而不是就这么灰溜溜被人赶走的。
好在这是马车里发生的事,街上人声鼎沸,想来也没有什么人听到。
王嬷嬷心里有了主意,不紧不慢整理着有些褶皱的衣裙,跟着藻玉等人下车入府。
国师府是前朝安乐王爷宅子改建的。
藻玉是本朝唯一一位国师,对国师府的规制前人也没什么规定,所以老皇帝干脆把离皇宫最近、占地面积最大、装饰最豪华的府邸修修改改,装成了国师府。
才下了外出坐的黄缎子绣金龙顶的马车车,早有小厮停了一辆青绸翡翠宝顶、四周纱幔围挡的小轿子来。
藻玉抱着黛玉坐了上去,芙蕖、菡萏和黛玉的贴身侍从跟在后边,转过游廊,又绕过开满菊花的花圃,才来到了藻玉所住的正院。
额匾上题着三个大字:众妙堂。
左右是一副对联。一边是:万道祥光归紫府;另一边是:千条瑞气贯黄庭。
前厅是待客的地方,下了轿子后藻玉也没停留,带着人拐了个弯往后院去了。
整个国师府只有藻玉等人住,正经主子只有藻玉和黛玉两个。于是众妙堂边上的小跨院就被收拾出来,做黛玉以后的院子用——叫绛珠院的。
菡萏觉得这名字不通,心里疑问也不憋着,直接问道:“姑娘住的地方叫众妙堂,取的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思;二姑娘这绛珠取得何意?”
藻玉笑着摇了摇头,只说以后就知道了,总归没认真解释;芙蕖和菡萏听了也只能作罢。
堂前一人高的座钟当当当响了十下——已经是酉时了。
藻玉一边哄着被座钟声音吓醒的黛玉,一边对芙蕖道:“我既说了让妈妈回姑苏老家去,就不是凭空放屁。你们还愣着干嘛,要我亲自去请人么?”
芙蕖知道自家姑娘性子好,原本以为不过是吓唬吓唬王嬷嬷,谁成想来真的啊!只得一边告罪一边拖拉王嬷嬷起来,三推四搡间就把她弄了出去。
藻玉示意菡萏把其他侍候的人都叫过来。
虽说跟着黛玉上京的人不少,可紧贴身边侍候的却就那么三四个——一个是王嬷嬷,被撵出去了;一个是喂奶的乳娘,被叫做宋盛家的,三十岁出头,细长身子容长脸,看着倒是亲切;还有两个十三四岁的丫头,负责照顾黛玉的衣裳玩具首饰等等。
这些人原本仗着从姑苏老家来的身份,对国师府众人很是不屑,连带着对芙蕖和菡萏都没什么好脸——如今见了王嬷嬷下场,老实得如鹌鹑一样。
藻玉皱眉:“十几艘船,留给妹妹的就这么几个人?”
倚老卖老的、才出了月子劳累不得的,还有俩年轻面嫩话都说不利索的……
因为王嬷嬷被赶了出去,宋盛家的只负责喂奶,现在回话的是十四岁的雪莺:“回大姑娘的话。原是老爷说姑娘是二姑娘的亲姐姐。虽说姑娘本事大,早早就搬进京里住着了,可自家妹妹来姐姐家里,哪里需要沸反盈天带一溜下人来呢?没得让人看了发臊,只请姑娘费些心,好歹将二姑娘身边的丫头小子们配齐了。
跟着二姑娘来的船虽多,有一半是给大姑娘带的土仪乡礼。不是什么好东西,京城什么都不缺,只是老爷和太太一点子心意,姑娘好歹留下尝尝新鲜;剩下的有一半是给太太的娘家荣宁二府的;还有一些是给亲朋故旧的——二姑娘还小,麻烦姑娘帮衬着了。
老爷又说了,他虽在姑苏,却也知道长姐如母的道理。若是二姑娘淘了烦了,姑娘只管好好教导,该打该骂都使得,莫要顾及他和太太,别叫二姑娘左了性情就是。”
另一个侍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