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黛玉长姐是新皇 > 新皇与太上皇

新皇与太上皇

昨天众人才参加了忠顺王爷回京的接风宴,今日早朝,老皇帝就宣布年老体弱,要传位给安王的消息。

金口玉言,这话就像一颗大石头砸到了平静的朝堂,激起阵阵水花。

安王伏跪在地上,不知是激动还是害怕,又或者二者皆有,身子不住地颤抖:“父皇春秋鼎盛,儿子尚不知事,大哥、三哥比儿子年长有阅历,儿子如何担当得起!请父皇三思。”

一听到自己被安王提,忠顺王和皇三子恭王也跪在地上磕头:“请父皇三思。”

老皇帝混浊的眼球转了两下,古井无波般的目光扫视着底下臣工,咳了几声,道:“朕说你当的,你自然当的。更何况朕年纪大了,有些时候力不从心,案牍劳形,你竟忍心让老父继续受苦不成?倒不如年轻人,一天到晚有使不完的劲。”

底下臣子也跟着劝老皇帝,奈何老皇帝打定了主意,安王几次三番推脱不得,三辞三让,最后只得应了。

老皇帝道:“朕前些日子找国师看过,下月初三就是好日子,着令礼部好生准备着。”又道:“礼虽未成,不过是时间缘故,就从今日起,称朕为太上,以安王为尊。”说着就叫董戌铭搬椅子来,叫安王坐在自己身侧。

藻玉脑子一懵,这老头什么时候找自己问过这事?可现在情况根本不允许她说什么,只能随口应是,又掐指算到,发现下月初三的确是个好日子。

老皇帝可真是做足了功夫准备!

新旧交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前朝后宫都是忙不完的事情,偏老皇帝催得紧,责令在下个月初三前弄完——只剩下二十几天的时间了。

六部九寺忙的要死,特别是礼部和内府寺,心里纷纷埋怨起了藻玉——干嘛把日子算的这么紧,但凡多几天呢!

因鲜有皇帝活着就退位传子的例子,即便有,也多数是宫变缘故,几乎没有这种平静又顺当的情况。

礼部众人又是翻阅古籍又是询问宗室,还跑来问藻玉的意见,终于敲定好了老皇帝的退位大典并安王的登基大典。至于旧皇的后宫和新皇的后院,等着吧,还有的忙呢!

比起礼部,内府寺更忙得脚打后脑勺。他们主要是负责后宫事宜的。那么旧皇的后宫如何安置,总不能还住在原宫室,到时候新皇的后院怎么办呢?至于去寿康宫和慈宁宫——先帝的嫔妃还住着呢!这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最后还是老皇帝开口,将贵妃封为太上贵妃,同自己住在皇宫东北角的万安宫里;其余妃嫔尊为太上妃嫔,待遇较之原先高上一级;又将所有儿子封了超品国公爵位,所有女儿赐了公主府,督促工部快办,有子嗣宫妃出宫受儿子女儿赡养;实在没有生养的宫妃就去京东郊的行宫居住。另外除太上贵妃外,其余太上妃嫔不必行册封礼了。

至于新皇的后院,新皇说了,时间紧凑,万事从简,只先封了安王妃孙氏为皇后,侧妃李氏为淑妃,其余侍妾暂不册封,只原样留在王府居住。

这话一出,旧皇妃妾中有子嗣的无不感激涕零,无子嗣的也盼着去行宫的日子;新皇的侍妾们有些失落,可还是想办法献宠争媚,以图在日后有个好位份。

内府寺盘算着时间,命针线房赶制出太上皇、新皇、太上贵妃的礼服,至于皇后和淑妃的,只能委屈一下,用前人的衣服改一改了。

“陛下为我考虑,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我夫妻同心,我自然不在乎这些。”听说李妃那里已经砸了好几套茶具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这就是母仪天下的气量。

果然新皇一脸感动:“虽然如此,梓潼,到底是委屈你了。”

皇后一脸温柔:“我是陛下的嫡妻,如何委屈呢?倒是李妹妹那里,用的是母妃当年封妃的礼服,说是珠子都黄了。不若将母妃前几年封贵妃时候的衣服挪来暂用呢?”

此话一出,新皇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他叫来贴身太监章泓岳,问道:“内府寺的奴才怎么办事的?太上贵妃封妃的衣服才几年就坏了?”

章泓岳弯着腰:“许是底下的人不当心,奴才这就去查。”打了个扦就往外面退去。

忽听新皇又道:“既然母妃的衣服有瑕,也不好委屈了淑妃。你去找件合适的妃制礼服来,替换掉太上贵妃那件——命内府寺好好收拾太上贵妃的礼服。”

“是。”

—————————————————————

这边藻玉被老皇帝叫去了万安宫与老皇帝手谈。

“今日陛下好雅兴。”藻玉道,也不知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