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浅谈系列之二浅谈大明十六帝 > 第16章 明思宗朱由检

第16章 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帝朱由检生于公元1611年死于1644年, 活了三十四个春秋, 在位十八年。 1627年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铲除魏客二贼,二人皆被凌迟戮尸,还处死充军发配其党羽255人。他重用东林党人从而实现了拨乱反正重振朝纲,特别是重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并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赐给他上方宝剑,同时严令兵吏户工各部密切配合袁崇焕五年平辽方略。

袁崇焕到蓟辽前线上任后,首先整顿防务,安抚朵颜卫三十六家。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三海关。袁崇煥上任第二年斩杀了传言有暗中投敌的东江总兵毛文龙,接着又取得宁远宁锦大捷,就连后金建国皇帝努尔哈赤也死在宁远战役中。同年后金大汗皇太极西征蒙古途中得信,便忽然掉头攻打明朝边关为其父报仇。他兵分三路突破长城关隘,三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袁崇焕闻报急忙率关宁铁骑从宁远回防蓟州,但堵截失败。金军于公元1629年11月20日第一次兵临北京城下,接着袁崇焕大军赶到救援,激战金军迫其退却。23日崇祯帝又在平台召见袁崇焕等人并赐以貂裘盔甲。

与此同时,阴險恶毒的皇太极使用反间计,让被俘的皇帝心腹太监杨春王成德在所谓无意中,听到投敌汉将鲍承先高鸿中密谈袁崇焕里通后金之事,其实这是有意造的瑶言。然后又有意让这两个太监逃回京城密告皇帝朱由检。崇祯不辨真伪竟然信以为真,命锦衣卫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历数袁崇焕谋逆罪,托付不效专恃欺隐,图谋议和纵敌不战,遣散援兵以及五年平辽方略破产等罪状,将忠心耿耿的忠臣良将民族英雄, 晚明的中流砥柱袁崇焕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外,他自毁长城一手制造了自岳飞之后又一大冤案惨案。据传当时将袁崇焕押往刑场的路上,不明真相受蒙蔽的京城百姓个个义愤填膺,破口大骂袁崇焕为大汉奸,砖石菜皮往他身上砸,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真可谓草民无知苍天无眼!从此,后金皇太极拔去一根眼中钉,对于中原大地更是蠢蠢欲动志在必得。

袁崇煥生于公元1584年死于1630年, 只活了四十七年, 字元素号自如, 广东广州东莞县人, 另说为广西梧州藤县人, 公元1619年中进士, 后任福建邵武知县直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是抗击清军的爱国名将, 曾先后取得宁远宁锦大捷, 并在战斗中用徐光启购得的红夷大炮炮轰清军, 统帅 努尔哈赤被碎石所伤, 不久伤重而死, 从而与清朝后继者皇太极结下了杀父之仇。

后来,袁崇煥听说东江主将毛文龙有投敌叛国之举, 便不由分说,用尚方宝劍将其斩杀, 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祸根。最后,他被皇太极用卑鄙的反间计让崇祯皇帝凌迟处死, 真是可叹可悲。康有为曾言: 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 忠烈武棱, 古今无比, 假若间不行而能尽其才, 明或不亡”。梁启超也说: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 进退, 生死, 关系国家之安危, 民族之隆替者, 于古未始有之。有之, 则袁督师其人也。

公元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正式宣告与明朝分庭抗礼。当时崇祯帝除了要面对外部劲敌大清之外,还要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真是腹背受敌,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朱由检虽说不上明君,但他勤于政事,常常批阅奏章到深夜。他不喜女色,提倡节俭减膳撤乐,即位初期就下令大量裁撤驿站以缩减朝廷开支,因而导致数万驿卒失业,弄得流离失所。其中就有包括大明掘墓人,后来造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生于公元1606年死于1645年,原姓拓拔名鸿基是党项族人,生于陕西延安米脂县。幼年为地主牧羊,成年后充银川驿卒,裁减后投农民起义军高迎祥。时天灾人禍不断,瘟疫蝗虫旱涝轮番上场,百姓无以生存,民不聊生,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纷纷揭竿起义。公元1636年高迎祥在黑水峪战死,众人推李自成为闯王。他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三年不征,一民不杀的口号,当时有民谚:“说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因而取得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义军声势空前浩大。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攻取河南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大顺军攻取居庸关,总兵唐通投降。接着又攻取北京彰义门西直门,部将刘宗敏攻取正阳门,李自成由德胜门入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