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三国之开着虎式战车硬刚黄巾军 > 第21章 内乱

第21章 内乱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五月的某一天夜晚。

在豫州沛国谯县县城离几十里远的地方,黄巾党正在扎营。

一个月前,从汝南郡出发时还有三万六千人,但在攻打谯县城时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剩下的士兵没有一个人完好无损。

不管攻击多少次,始终无法攻陷城池,黄巾党的士气一落千丈。

大多数头目们虽然明白这一点,但在讨论的大帐里,

“我们应该撤回汝南,重新集结!”

“你在说什么啊!如果从这里撤退,之前的牺牲都白费了!”

“没错,我们要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我们的人数还是占优势。敌人也是人,迟早会累得不行,那时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候!”

“可现在的士兵伤痕累累,士气沮丧啊,你还要我们进攻吗?!”

头目们意见分成了两派。

撤退?还是死磕?

因为有四个统领部队的头目,所以意见明显分成两半。

这样一来,四人的讨论就成了平行线。

“而且你让我们攻击,难道你相信我们现在的状态能攻下那座城池吗?”

一名头目一拍桌子,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其他头目听后都沉默不语。

所说的城池,自然是谯县城。

士兵们被城墙上的武器吓坏了,那种武器不仅阻止他们爬上城墙,还能从墙上刺出长矛。

他们试图从没有武器的地方攻击,却惊讶地发现那些武器还能活动。

原来在墙上做出滑槽,安装滑轮,从而使“夜叉槛”和“狼牙拍”能够移动。

所以不管从哪里爬,都会遭到攻击。

而且每个部分的城墙上都有这些设备,根本无法靠爬来突破。

于是决定集中攻击城门。

他们从附近的森林和山上砍伐木材,制作尖头的突破攻城锤,对准城门猛攻。

城墙上的武器无法到达城门,看起来这样就可以攻陷城门了。

但是当士兵们进攻城门时,从楼阁上安装的机关向下落下铁球。

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

在落下的铁球面前,再粗的原木也轻而易举折断。

这就是所谓的石落机关。

在古罗马和欧洲的城池防御中都用过这种装置。

虽然形状有所不同,但曹昂选用最适合此城的袴腰型石落。

这样,原木被砸断,堵住了城门口,无法继续攻击城门。

靠近时就会遭到箭雨,即使清除障碍,又会被坠下的铁球砸烂。

毫无办法之下,只能放弃攻击城门,转而直接攻击城墙。

当时的城墙是用土夯的,平常下雨就会坍塌。

头目们也按常理出牌,直接对墙体发动攻击。

黄巾党士兵拿起刀枪木棍,甚至空手,对城墙猛击。

但是不管怎样攻击,城墙没有丝毫损伤,反而受伤的是士兵们自己。

空手攻击的,指甲剥落,双手鲜血淋漓。

终于,士兵们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毫无意义。

为何脆弱的城墙即使遭到攻击也不会倒塌,其中有原因。

那就是墙上涂抹了罗马混凝土,经过层层叠叠固化,具有现代水泥难以比拟的硬度。

黄巾党士兵不明白其中的奥秘,认为此城有某种神秘力量保护,战栗不已。

箭雨接踵而至,加上攻击对象的神秘性,士兵们陷入了混乱。

头目见状下令后撤,但大军已经一团糟。

虽然伤亡惨重,还是设法退了下来。但幸存者们士气全无。

部分人直接逃跑了,导致士气进一步下降。

“胆小鬼!如果在这里撤退,敌人准会趁机攻击我们的后背!”

一名头目如此呐喊。

但他的想法是错误的。

守军虽然勉强防守住城池,也无力乘胜追击。

而这座城池本身也有弱点,那就是从地下攻击。

曹昂认为只要防住城墙和城门就行,根本没有防御地下的准备。

所以,如果敌军中哪怕有个稍微懂点兵法的,就应该从地下攻城。

但这里的头目一个也不通兵法,动都没动过地下攻城的想法。

“白痴!那城靠邪术无法攻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