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朦朦,明月当空,楚歌小心地游走在村子后山的小树林中。
楚姓是方圆几十里的大姓。楚歌祖上是唐国建国之时的一名边防副将,战功累累,后因身负重伤,无力再上战场,只能告别军营,带着妻儿来到此地安居晚年。
经过几百年的光景,楚家早已成为此地的一个大家族,在县城中,到处都是楚家的产业和府邸。
楚歌的父亲是楚氏家族庶出的次子,按照楚家族规,他不能接管家中事务,更因为楚歌的母亲是丫鬟出身,身份卑贱,不能获得实际名分。为此,楚歌父亲在其成年之日时,便被无情赶出了楚府。
最终他决定离开县城,跟随楚歌母亲来到了此地村子定居。
好景不长,楚歌的母亲在楚歌三岁时,身染重疾不幸过世。楚歌的父亲也在楚歌十岁时,因为一场意外断了右腿,从此没法正常行走,更别说从事一些苦力劳作了。
因此,楚歌十岁起便开始操持家中事务,经常一个人夜晚外出打猎补贴家用。
好在楚歌的父亲从小在楚氏家族中长大,虽然地位低微,但也算读过好些诗书,认识不少字,算是方圆几个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于是他便在村子里当起个教书先生,虽然也赚不到什么钱,但在周围几个村子里备受村民尊敬。
楚歌从小极为聪明,也喜欢读书,是几个村子里公认的神童。村民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未来肯定能考取功名成为大官。
楚歌书读得多了,自然想法也多了很多。很多时候,他都会向往外面的世界。但一想到家中唯一的亲人需要他照顾,他总是会望着出村小路的尽头,不禁叹息。
当然,楚歌的种种表现都被其父亲看在眼中。看着自己儿子的无奈,他的眼神中满是怜惜和自责。
五年夜晚外出打猎的经历,让楚歌练就出一双夜视的好眼睛,每次晚上打猎,他总能精准地发现猎物,每晚都能有所收获。
.....
这一日,夜幕朦胧,楚歌一如既往地来到小树林中打猎。
小树林外围的野鸡野兔基本都被楚歌捉光了,这次他决定前往竹林深处探寻。
此刻他的背篓中放着一只刚捕获的野兔,正欲回家,突然,他注意到身旁不远处的草丛中,隐约间传来些许动静。
楚歌眉头一挑,显得有些兴奋,死死地看着草丛:“哈哈,又来一只!今晚的运气真不错。”随即他举起弓弩,轻手轻脚地向其慢慢靠近。
他轻轻拨开草丛,正欲扣动弓弩,突然他的瞳孔一缩,赶忙将弓弩一抬,顿时一支弩箭袭袭射出,直至命中一旁的树干上。
“好险!”楚歌眼神有些惊恐,铮铮地看着前方。
在草丛之中,根本不是什么野鸡野兔,而是有着一个中年男子,正半靠在一块石头之上,奄奄一息。
中年男子身穿一袭白衣,眉宇间散发出一股飘逸不凡的气质。他的腰间鲜血直流,明显是被什么兵器所伤,鲜血已经染红了大片衣服。
楚歌眉头紧皱,赶忙上前查看。经过简单查看,他长舒了一口气:“还好只是昏了过去,幸好被我及时发现,不然他肯定会因为流血过多而亡。”
多年独自外出打猎,使得楚歌懂得一些基本的野外自救措施。只见他从腰间取出一些草药,嚼烂后均匀涂抹在中年男子的伤口上,很快中年男子腰间的伤口便停止了流血。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背起中年男子,艰难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楚歌父亲见状,赶忙上前帮忙,两人合力将其搀扶到床上,为其换了一身衣服,清理伤口后,便来到了小院之中。
此时,两人正对坐在小屋庭院中的石凳之上。
楚歌父亲深深看了眼小屋方向,眉头紧锁,随后对着楚歌低沉地说道:“小歌,此人你可认识?”
楚歌摇了摇头,缓缓解释道:“爹,我并不认识此人。在树林中打猎时,我在一处草丛中发现此人身负重伤,好在留有一口气在,便想着将其带回来救醒。”
父亲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语气沉重地说道:“为父从小在楚氏家族长大,也算见过一些世面。此人衣着华贵,眉宇间更有着一丝不凡之气,必定身份不凡。他出现在这偏远地区,恐怕是被其仇家追杀而致,就怕......”显然楚歌父亲是害怕中年男子的仇家找上门来,为他们引来麻烦。
楚歌听闻,眉头立马微皱,他立刻便明白父亲的意思。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爹,对不起,我没来得及想这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