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再想到自己在军中的一言一行,章邯没有像淳于越那般迂腐,直接跪了下去,但堂堂大将的脸上却是不自觉的浮现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们不知道的是,胡亥并没有什么情报渠道,这些不过是他这个后世之人的凭空猜测。
章邯未跪,胡亥倒也没有感到意外,若是一个将军连这点风骨都没有,他还真不放心将全国之兵都压在章邯的身上。
胡亥看一眼跪在地上的淳于越,开口道:“淳于博士,起来吧,你可以不忠于朕,但你必须要忠于大秦,忠于我老秦人无数热血才打下来的江山。更何况朕要治理国家还需要你这样的大儒,和你身后的万千儒士!”
“陛……陛下!”
淳于越听到胡亥这样说,一时间激动不已,老泪纵横,声音竟也有些哽咽道:“陛下,老臣必不负陛下所说,忠于皇帝乃为臣的第一本分。”
看到淳于越泪流满面,情真意切的样子,胡亥也是满意得点了点头。
像淳于越这样的大儒,最吃大义凛然这一套,再加上胡亥给他画的饼,更是直击淳于越内心的小九九。
自商鞅变法为始,大秦的儒士一直被法学士子所压制。
而淳于越身为儒家的代表人,更是以发扬儒家为毕生理想。
现在胡亥的一句倚靠儒士,淳于越很难不激动。
他要得不是淳于越忠于皇帝,而是要让淳于越忠于自己。
所谓治理天下,离不开两个字——“文、武”
淳于越身为天下儒师,只要他忠于自己,让天下文人归心,那天下也就平定了一半了。
胡亥挥手,示意一旁的寺人给两人准备坐垫,他自己也是靠在了龙椅之上看着淳于越和章邯两人。
“你们可知道,朕这次召见你二人,所为何事?”
淳于越和章邯坐稳后,两个人也是分别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和眼泪,齐声道:“陛下应是为了叛军入函谷一事?”
胡亥缓缓地点了点头,老爹留下的班底确实不错,即便是在历史上近乎没有声名的两人,政治嗅觉也很敏锐。
“你们说得不错,朕找你们两人确实是因为叛军的事,但也不单单是函谷关的陈胜吴广,还有南边的项羽刘邦等人,再加上六国已有复起之势。”
“项羽?刘邦?”
章邯的眼中露出一抹疑惑之色。
胡亥这时才反应过来,现在的项羽刘邦应该还没有声名鹊起,天下的反秦主力军都以陈胜吴广马首是瞻。
对此,胡亥也并未解释,而是直接说道:“章邯。”
“臣在!”
“陈吴叛军,分三路进攻咸阳周边的各个关隘,你确有把握将其全歼?”
胡亥询问后,便等着章邯的回答,谁想章邯竟然直接呆愣在原地,眼神之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现在胡亥说得这些事情,都是章邯从未上报过的军事情报。
但,居然被皇帝亲口说了出来。
即便是章邯,也只是在回咸阳之前才刚刚综合全部情报,得出陈吴叛军分三路进攻咸阳的结论。
这更是让章邯确认,皇帝之前的昏聩之举都是表象,实际天下大事都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不然,他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个理由,能解释皇帝深居宫中,还有赵高阻碍消息的情况下,对前线情况掌握的如此详尽!
难不成陛下近一年的荒谬之举,是为了引出天下的贼人的不臣之心?
章邯越想越感觉眼前往日不着调的陛下,现在深不可测,心中也不免升出对胡亥的敬畏之心。
在之前,他对胡亥并不感冒,要说是尊敬,也不过是尊敬胡亥皇帝的身份。
但,现在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在心中已然对胡亥本人起了敬畏之心。
“章少府?”
淳于越见皇帝发问,章邯呆愣在原地,也是小声提醒道。
章邯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失态,连忙道:“臣请陛下降旨,将咸阳剩余兵力归臣统帅,臣必将叛军尽数平定。”
“彩!”
胡亥也是连连点头,对于章邯对战陈吴叛军,他自然是充满信心,毕竟历史就在那里摆着。
随后,继续开口道:“朕再给你一道密旨,即日起,以我大秦的铁鹰锐士为基础,建立陷阵营,配合正面战场,对叛军首领以及核心成员,进行大清洗,要让他们身首异处。”
“记住,陷阵营的死士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