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历史同人)我和汉武帝比命长 > 第164章

第164章

小孩高兴的坐直,“婉婉就知道父皇最好。”

刘彻捏住她的鼻子,“你也只有这时候才知道。”

“哪有嘛。婉婉一直都知道。父皇,婉婉今天听不听话?”

孩子今天的表现非常好。最让刘彻满意的便是他娘给了他一巴掌,小孩那不做作的气愤。在今天之前,刘彻是真没想到小孩这么点就知道维护他。

刘彻道:“过几个月天气热起来,朕就带你和你娘去甘泉宫。”

“为什么要等几个月啊?”小孩现在就想出去玩儿。

刘彻:“朕要上朝,处理一些事,没空。”

私库的钱多,开春,刘彻就拿出一半,征调巴蜀徭役修建南夷大道。圣旨传至巴蜀,巴蜀百姓不敢相信,服徭役皇帝还给钱。虽然这个钱只是他们平时做工的一半,也是建国以来头一次啊。

百姓和当地官吏都怀疑圣旨错了。然而一个月后,服徭役的百姓真拿到了第一个月工资。

真的不能再真的铜钱,百姓傻了,皇帝的脑袋被门夹了呢,还是被驴给踢了啊。

窦婴等人也不敢信,皇帝陛下居然没走公账,用了私库。

这还未完。

刘彻又调动上万士卒修建雁门关,一样给钱,跟巴蜀服徭役的一样。

窦婴不敢当着刘彻的面说些什么,到了家里直呼不敢相信,他有生之年居然看到皇帝往外掏钱。

窦婴的夫人也不敢信,“陛下是不是中了巫蛊?”

“住口!”窦婴连忙阻止她说下去,“可能是钱太多。”

窦家夫人不信:“他钱多又不是这一会儿,先帝给他留的钱,据说串铜钱的绳子都沤烂了。以前怎不见他这样做?难不成是为了祈福?”

窦婴一时竟然没能听懂,“祈福?”

“你忘了?陛下把那些红薯苗和棉籽无偿发给京郊百姓,又把四地的孤儿弄到京师,然后昭阳殿就传出喜讯。”

窦婴:“为孩子祈福?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看来要有太子了。”

“你怎知是太子?”

窦婴道:“陛下此举受惠的可不止得了钱的那些百姓士卒。雁门关修好,那边的百姓再也不怕匈奴,百姓能不为陛下祈福?还有巴蜀百姓。一南一北,对了,还有辽东。这么多人念叨,定能如愿以偿。”

“辽东真像从那边回来的士兵说的那么好,棒打狍子瓢舀鱼?”

好不好窦婴真不清楚,“没听说东方朔要回来,反倒是让人给他兄嫂捎来一车皮。据说好些商人都打算过去看看。明年开春陛下要是还往那边派兵,他们就随军过去,路上也安全。回来就跟兵役期满的人一块回来。”

窦家夫人的心动了,“咱们也派几个人过去?听说那边的盐和米也便宜。米比江南的香——”

窦婴忙打断她的话,“你别跟着掺合。那个无名杂货店卖的盐,陛下就没赚钱。”

窦家夫人不信。

窦婴道:“我是丞相,有没有赚钱我还不知道?十斤顶多赚一钱。”

“陛下这是为了什么?”

窦婴:“为了断匈奴的活路。再说了,陛下有白酒,那才是暴利。”

“说起白酒,那个卫先生真乃神人。你以前还说人家欲擒故纵。如今服了吧?”

窦婴点头,“服!心服口服。主父偃这才多久,已是中大夫。那位卫先生若有心入仕,我这个丞相也得让贤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也能忍住。纵然不是真神,也有些真神通。”

“他这两年是不是一直没回来过?”

窦婴不解其意。

“往年除夕将至,陛下都会赏你些瓜果。你忘了?有一年的你肠胃不舒服,我让你去让御医看看,你就是不去,一个桃子给你吃通了。”

年龄大了,容易便秘,丞相也不例外。

窦婴想到了,“有可能。什么时候能再来就好了。”

卫莱摸摸耳朵,“这是谁在骂我?”

刘彻瞧着她双耳通红,“坊间百姓呗。蝗灾突至,红薯叶子啃的一干二净,独留地下的红薯,不光没有损失,还给他们节省了收红薯的时间,恐怕以后得把你这位卫先生供起来。”

卫莱道:“这次是侥幸,发生蝗灾的那边家家户户主要种棉花和红薯,一个快要开完,一个再过半月就可以挖出来。若是玉米和黄豆可就惨了。”

“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