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七月不知不觉又到来,高兴和成玉依然是如漆似胶的,羡煞村里的小年青。
每次别人调侃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自认为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不过是天天见面散散步而已,农忙的时候甚至只是一起走一小段路说一会儿话。只有在小河边的无人之处,他们才会情不自禁。
却不知,他们看向对方时,眼里溢出的爱意和旁若无人。
“谁叫你那么活跃,认识那么多人?以前都没人注意我的。”
每次被调侃后,成玉总感到烦恼,自己跟在姐姐后面当了近二十年的透明人,总是不习惯这种注视。
“你太小看你自己啦!以前他们也注意你,只不过你没发觉罢了。”
成玉的脸微红。
高兴扫了她一眼,觉得好笑,故意逗她:“你现在也可以不给他们眼神啊!就像以前一样,清冷范儿十足!不用因为我的关系,给他们面子。”
“谁在乎你啊!你的脸皮那么厚,才不会在乎人家说什么。”
“就是嘛!他们调侃也是因为我,不是笑话你,你就当我人缘好吧!也不是谁都可以被人打趣的。”
成玉正想骂他厚脸皮,却听得背后有人喊“高兴”。
是村书记的声音。
“书记,您找我有什么事?”
“高兴!恭喜你啊!一年了,总算有了落实!去年你不是在洪水中见义勇为吗?现在被确定为先进人物啦,获得了返城资格。该走的程序一走,你就可以回省城自己家了!”
书记一口气就说完了前因后果,并没有不能理解的地方。
只是这消息太过突然,高兴和成玉都愣住了。
书记的脑子转得很快,马上安慰成玉道:“成玉啊,你别太担心了,高兴返城是个好事。”
成玉这才反应过来:“哦,书记,我不担心,确实是好事。”
高兴也向书记道了谢后,说道:“我跟成玉商量一下。”
“好,那你们商量商量,我先走了。”书记心里想的是这事儿有什么好商量的,但不忍当着成玉的面说出来,以免伤了两个小年轻的感情。
两人一路沉默无语,不知不觉又走到小河边。
此时夜幕就要降临,在河里游泳的人也都走得差不多了。
两人到常坐的地方坐下来,高兴习惯性地靠近成玉,可成玉却向后移了移身子,平静地说道:“太热了,坐远些。”
“成玉,别担心,我会听从你的想法。”
“我没什么想法,这是个好消息,你应该高高兴兴地回城。”
“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可是如果你因此而疏远我,那就是个坏消息。”
“这消息太突然了,你得容我缓一缓。但你要知道,我是绝不反对你回城的。”
“比起回城,我还是更喜欢和你在一起。”
“别贫了”,成玉虽不舍,但理智占了上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肯定不是你想要的,你还有你的音乐梦想要实现。也不是我想要的,虽然我还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
高兴沉默了片刻,突然道:“要不,在我返城之前,我们把结婚证领了吧!”
成玉没想到高兴会做这个决定,脱口而出:“为什么?”
“怕你不放心我。”
“放心你。”
“是我不放心你行了吧?”
高兴把这个决定告诉支书周从发后,周从发问他是不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把成玉也带到城里去,并直接告诉他,就算他们领证了,也只能他一个人回城。
“我倒是没想这个,只是单纯想让成玉放心。”
“年轻人,我看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成玉应该也能相信你会回来接她,既然这样,领不领证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我心里是没区别的,只是世事难料,万一以后有什么挫折,领了证也许会让我们俩都更坚定一些。”高兴诚实地回答。
周从发赞许地点了点头,表示尊重他俩自己的决定,心安便好。
成家人虽然看着两个年轻人的感情确实好,但始终没有真正面临高兴即将回城的这一幕,第一反应当然是表示反对。
虽然根据现有的形势,大家都相信高兴会回城,成玉有一天也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也许是五年后?也许是十年后?
他们都能等,然而现在却是高兴一个人先走,那让成玉等五年、等十年?
如果从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