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外销木梳的经验,没有现成的客户;四是盐州街道窄,防火上有缺陷。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可以很快扩大生产规模。”
王丽听完发言,安排了工作:“工业局要尽快组织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木梳生产,先在城外找一片合适的区域,建立防火工厂和仓库,然后把城内的生产存储设施都搬出去。分别和三家木梳厂对接,提升产量。”
“前期考虑把产品卖到我们自己的区域,先把酥州梳子挤出去一部分,再考虑金狼市场,金狼国号称8000万人,市场还是有的。”
“除了木梳之外,工业局再和机械研究所对接一下,找找类似的产品。”
这次会议后,工业局的工作来了个大转向,原来工业局的主要工作在盐场和化工园区,盐场主要依靠私营业主,工业局只要做好统计工作就行,化工园区是盐州的重点工作,州府还有一帮子人在忙,工业局也是跟着办些杂务,没有压力,日子过的还算逍遥,这次会议后,工业局有了自己的中心工作,原本只有十来个人的局,一下抽出一半去搞木梳,整个局都紧张了几倍。
阮光剑局长亲自抓木梳产业建设,原来的工作都转给了副局长。小小的一个梳子,让阮局长忙得飞了起来。
先是要在城外找块地,这就让阮局长跑了半个月,而后又要协调新标准建设厂房,又要协调安装发电机,一桩桩一件件,都只能亲自安排。
期间,又要和王、赵、刘三家协商,王家开始还想独占机器,悄悄发财,对阮局长的提议相当抵触,工业局第一次提议扩大产量,一起在城外新建厂房后,老王就找各种理由不与工业局的人见面。他已经尝到了甜头,没有几天时间,他挣的银子,已经超过了平时一年的数。
可惜好景不长,他存的木料很快用完了,做梳子的木料切割好后,都需要一个老化的过程,要不然做好梳子后,很可能会开裂。显然,他现在再去切割木料,老化也来不及做了,只好让出了加工室,他最担心的是,赵家和刘家也去加工,这样他就没有优势了。
第二天,老王又跑到加工室里,果然看到刘家正在操作,他心情复杂地回到家里,也没了干活的心情。千防万防没有想到,机器自己没有掏钱买下,人家想租给谁用,就租给谁用。
老王窝了满肚子的气,主动去找阮局长,找到工业局,阮局长居然没在,有人给他指了方向,说是在城东二里的地方看工地,他又气冲冲地出了城,去追阮局。
出了城,果然找到了阮局长,老王张嘴就指责:“阮局长,那机器你为啥叫别个家用?”
阮局长却并不管气势汹汹的老王,依旧笑呵呵地说话:“老王啊,按你这说法,那机器别个不能用了?”
老王心里也知道理亏,但这口气一直堵着,自己筹划几天,被这个阮局长一下子破了,他今天要好好骂骂:“那机器是我家娃子在学校想出来的点子,别个用,算是偷了。”
阮局长有意和老王聊聊,找了块石头,自顾自坐了下来,又指了指另一块石头,示意他坐下。老王气鼓鼓地坐了下来,等阮局长说话。
阮局长没有解释,而是问道:“老王,要是你家子修想出这个点子,没有州府,能做出这机器吗?”
老王一听,这样问自己就立不住脚了,马上急了,说:“没有俺家娃子的想法,州府也造不出机器。”
阮局长笑了笑,“我说了你也不信,很多机器早都造出来了,只是没有人用才放在那里。这事也不说了,就问你,只凭你家子修,啥时候能把机器造出来?”
老王赌气说:“赵家、刘家用,我就咽不下这口气。”
阮局长看老王不想讲道理,笑呵呵地又问:“老王啊,按你的想法,这机器就只给你用,你一年准备卖多少把梳子?”
老王这个问题也想过很多次,按他的想法,有了机器,他一家子一年最少能卖两千把梳子,那就发财了,再造的多,他也不是没想过,感觉自己那一家人累死,也就能造2000把,再多也卖不出去了。此时听到阮局长的问题,狠狠心,回答说:“怎么着也得两万把。”
阮局长又是呵呵一笑,说,“行啊,要是没有货,我可不答应。”
老王一听,有点急眼,心想,“啥情况,吹个牛还要兑现?”又一想,“难道阮局长愿意买,这可是个大生意。”他不禁疑惑地望向阮局长。
阮局长看他一脸迷茫,就再加一把火,说:“我叫人给你签个合同,一年两万把,供不上货你可要赔钱。”
老王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