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新科兰记事 > 第113章 升级培训(卷10 有限扩张 2)

第113章 升级培训(卷10 有限扩张 2)

下来的地图对照表对照,在地图上,他们要防守的高地叫1号高地,地图很清楚,1号高地在地图的正中,长条形的地图,宽50格,每格100米,就是表示宽5千米,长100格,长是10千米,主要战斗就在这5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可以把兵布置在地图之外,但要详细说明。

这个地图是双方一样的,用于上报作战方案时,描述部队所在位置,图上有24个高地,编号1到24,如果不是高地,每个格都会有坐标,比如1号高地的坐标就是(24,50)和(25,50)。

孔思松他们将整体防御计划,先分成6个部分,然后分成6组,每人写一部分,很快将计划密封上报。

对面的计划上报更早,抽到领队团长的叫吴佩峰,还有11人抽到了攻方的连长,进攻方代表1200人。其余的人,一律抽到裁判团成员,孔思松一行在实地勘测地形时,吴佩峰一组在另一边也在研究地形,教官带着裁判团也在实地勘查。

教官将二十多名裁判团成员分成4组,有火力计算、士气评价、毁伤评估,战果判定。

只有12人的守方,自然不能将战壕挖出,所以这场战斗是纸上谈兵。战斗第一回合,攻击方果然如孔思松预计的一样,布置了2个迫击炮阵地,一顿炮击之后,居然将炮击向后延伸。

裁判组判断藏在山后的火枪兵和弓箭兵伤亡40%。这个数据,虽然超过了孔思松他们的预计,但剩余兵力还很充足,不需要为此争论。吴佩峰第二回合也很谨慎,只派出了一个排去占领阵地,他相信,孔思松不会让他这么容易获胜。

一个排在接近山头一箭之地时,慢了下来,采用低姿态前进,停留时尽量找掩体,没有掩体时,就地爬下观察,看清下一个停留位置时,再快速跑过去。

先头排很快到了山头30米的位置,此时山头仍没有动静,先头排再往前上,突然山头埋伏的火枪兵都冒出头来,只有一百多名火枪兵,采用排枪的方法,每轮30多人开枪,尽量保证火力的连续性。

先头排并没有继续冲,他们大多就地隐蔽,慢慢退出火枪射程,然后才有序后退,此时山头射出一排箭,正在后退的士兵被射中一部分,等第二轮箭再射时,先头排已经撤离了。

裁判组评测,先头排损失一半。

第一回合,守方损失400人,攻方损失15人,攻守双方战损1比26 。

既然接战,第二轮战法就需要双方再次提交。孔思松提交的方案是,临时撤出山头部队大部,仅留100人左右守卫战壕。准备火炮,对方如果派出达到一个连以上的部队进攻,就马上开炮。对方覆盖炮火一停,就安排300弓箭兵进入战壕待命,另外1000人随时准备补充。

这次吴佩峰只是命令所有火炮两发速射,然后只留准头最好的2门炮,继续向山头开火。伴随着两门支援炮,后面是一个连的士兵往上进攻,到达30米时,再利用手雷先覆盖敌方阵地,然后迅速冲到战壕前,使用手枪近身战斗。

第二回合的战斗,裁判组判定,进攻方战斗失败,原因是,进攻连在前进路上被20门炮轰击,虽然是实心弹,但仍造成一定伤亡,裁判组给出了伤亡20人的估算。

上到山头时,又被箭雨覆盖,判定伤亡50人,战壕中的火枪兵、弓箭兵500人被判定全部阵亡。进攻方剩余30人在肉搏战中被歼灭,防守方战损100人。

第二回合,攻守双方战损比为1比6。

第三回合,攻方肯定先要拔除守方的大炮,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守方的炮阵地。

第三回合,孔思松这边上报,迅速伪装炮阵地,炮阵地人员就地隐蔽,几个容易观察到炮阵地的位置,加强巡视,增加守卫部队,每个关键点放200人,做好掩体,应对敌方进攻准备,弓箭兵准备抛射杀敌。

吴佩峰这次派出3个排,一个排佯攻,另外两个排从两侧进军,准备绕过山包,侦察守方炮阵地位置,为了更容易突进,攻方带了几面旗子,指示炮火应该打击的位置。

这一回合,裁判组判断进攻方目的未达成,损失一个排,防守方因受进攻方炮火打击,损失300人,这次战损比为1比10。

第四回合,孔思松方上报计划,继续加强侧翼防守,根据进攻方数量,投入进攻方5倍兵力阻击,所有士兵驻地都挖成壕沟,避免被炮火直接杀伤。吴佩峰上报,左侧采用波次进攻方案,第一波两个连,10门迫击炮跟进支援,第二波次三个连,在第一波次占领对方阵地后攻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