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新科兰记事 > 第124章 打打谈谈(卷10 有限扩张 12)

第124章 打打谈谈(卷10 有限扩张 12)

,顺利的话,需要一到两天,如果敌军大营内防御工事再多点,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而一旦攻打敌军大营限入缠斗,其他几处敌营再适时进攻,将会造成一定损失,因此,暂时的建议是“敌不动,我不动”,加强侦察,寻找良机,一举迅速击破一个敌军大营,从而改变被动局面。

戚严希望尽快打破当前的被动局面,他手上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不到两千,有把握同时应对敌军两个方向的进攻,他希望集中这两千部队,在最有利的地方,先集中兵力打破敌军一处大营,从而转变被动局面,陈宇峰的想法更为激进,希望打破敌军最大的陆有恨军营,或者活跃在陶城附近两个骑兵大队,从而一举扭转被动局面。

从张国庆的角度上看,他最不愿意出现“赌局”,因此,激进的计划中,防守都会出现缺口,而且境内有将近三万的金狼降兵,万一哗变,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他希望有更稳妥的方案,而且,以金狼当前的兵力,如果进攻也是力有不逮,攻城必然损失惨重,金狼军只要不去冒险,双方暂时也只能边界对峙。

金狼和大汉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军队多处对峙,双方贸易却并未停顿,有几种商品的交易量,还在一直走高,特别是盐,因为开发了对蛮歌贸易,对金狼的贸易量有所减少,金狼商人一直抱怨,盐的数量太少。

双方陈兵一个多月后,托利亚雷再次回到盐州,除了礼节性的拜见李金竹外,似乎忘记了双方边境陈兵,把所有精力都用到了收购货物上。

参谋部根据军事情报和商业情报,得出一个结论:金狼国朝廷需要对大汉表示出敌意,但金狼国实际需要大汉贸易稳定统治,综合因素导致金狼做出了囤兵不进,贸易不停的实际选择。参谋部也很担心,某个偶然的因素导致金狼军队突然疯狂进攻。

这个局面被孔思松的一个报告打破。作为高级军官,他自然也收到了军情通报,面对此时的重大军事威胁,特别是看到有一个纯步兵的兵营,在丰化附近,此处虽说水网密布,但对于轻步兵,不会造成过多困难。孔思松希望由教导营出战,以战代训,检验军事训练结果。

孔思松报告中说明,他已经训练出前装枪战兵2200人,还有将近2000人很快就能训练完成,此时可以作为辅助兵力,这些战兵火器作战的经验太少,需要到战场上历练一番,但为了降低风险,希望总部能够支援火炮力量。

这些投诚部队,不管是陈宇峰还是戚严,都没有把他们列入能战部队之中,在他们的认识中,孔思松能够只用半个连的兵力,让这六千人稳住,已经是个巨大的成绩了,再指望这支部队取得什么战果,实在有些过分。

再加上,这支部队满打满算,也只投诚了三个多月,配备前装步枪,也仅仅一个月,还是陆续到位,一大半士兵,甚至还没有摸到枪。

带着满心的怀疑,戚严悄悄来到孔思松的军营,实地看看这支部队的情况。

他到军营门口,交验了证件,孔思松立即出来迎接,戚严要求直接去看正训练的部队,不要惊动别人。一行人走到校场,戚严就闻到淡淡的马粪味,想到孔思松这里有一支骑兵队,看来这支骑兵队也在训练。

校场上正在训练的大约有六百人,分成三排,第一排的人蹲下、举枪、射击,完成动作后起立,第二排的士兵越过第一排,第二排士兵再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正是前装枪训练要求中的三段式射击。

校场上的士兵只是模拟射击,戚严问,“实弹射击情况如何?”

孔思松立即叫来传令兵,命令校场转为实弹,看着士兵们有序准备各种物资,戚严点点头,看样子这些士兵的训练很有成效。

十几分钟后,士兵们都配备了实弹,靶标也已经设置在士兵前面两百米的位置,现场军官发出口令:“距离两百米,标尺二,第一排,准备,射击。”随着军官的口令,三排士兵轮流射击,完成后,戚严专门去检查了靶标,两百米距离,几乎每张靶标上都有好几个弹孔,显然士兵的射击很有成效。

孔思松看戚严仍不放心,又命令更换靶标,让几百骑兵在列队士兵身后狂奔,士兵再次射击,此次射击的效果确实不如前面,但戚严显然已经放心了。

戚严又与孔思松聊了几句,知道孔思松现在训练好的士兵,有两千多人,为了安全,他需要再带半支骑兵队,加后勤供给人员,整体需要动用3500人,戚严也同意为他配备6门迫击炮作为补充。孔思松的准备工作大约需要两天。

所有细节确定完后,戚严让孔思松做好战斗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