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修练气,武修练体。
道修的境界分为下三境、中三境和上三境,共九境。下三境为练气、筑基、金丹,中三境为元婴、出窍、化神,上三境为合道、洞虚、渡劫。
上三境后,还有地仙三境:大乘、凡仙、地仙,达到凡仙后,会受到天地规则强迫飞升。
剑修隶属于道修,故用同一个体系。
欲练剑得先练体。
道修下三境虽也需淬炼肉身,但远不及剑修那般刻苦。剑修杀力公认第一,若是放在战场上,堪称屠戮,因此想要驾驭这恐怖的实力,必然要有更加厚实的肉身和浑厚的灵魂,否则爆体而亡都只能算是小事,若是走火入魔,被杀念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武者惯用的练体术为桩法。桩法分动桩和静桩,走桩和站桩分别是二者的典例。初入武道的武徒通常用桩法来磨砺肉身,再辅以其他练体术度过前期。武道一途最讲究的就是毅力,不过光有毅力也不行,天材地宝也是必不可少的。
顾枫林收起了以前吊儿郎当和漫不经心,每日孜孜不倦的锻体,吐纳灵气,课堂也不再逃避,不管是老李头还是顾颜青的课,他都会认认真真的听讲,记好课堂笔记。偶尔还会跟着顾颜青进城购置或转卖药物,见识一下人情世故。
按他师父的话来说,就是小枫林长大了。顾颜青可谓满面春风,二郎的天赋可算没被浪费,做父亲的自然高兴。而大哥顾惜墨对此淡然一笑。
果不其然,这种状态顾枫林只维持了五天。比他更了解自己的,还得是他亲哥哥。
读书学习后,科举之事,顾枫林更没有兴趣,不如快意江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哥,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时辰尚早,顾惜墨和顾颜青日复一日的坐在学堂里读书,顾枫林也加入进来,有时比他们二人还要早起。
做兄长的顾惜墨总是会不厌其烦的为弟弟做解释,做父亲的顾颜青也会请教大郎,顾颜青不认为这会丢面子,他告诉二郎“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切莫好面子,拉不下脸,要学会厚脸皮,不耻下问。
孔圣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到此处,顾颜青竟唉声叹气,摇头苦笑。
而顾枫林暗暗记下,下问可能没有做到,不耻确实会贯彻他一生。
卯时,顾枫林放下书找师父。
不管怎么样,顾枫林确实比以前勤快了,云鸢柠却变懒了,每日还得徒弟去喊师父起床。
他站在门前,用最大力的拍着门,虽然不礼貌。没办法,声音小的话师父起不来。
“师父,卯时了,太阳晒屁股啦!”
一刻钟后,云鸢柠才戴着面具推开门,照常监督徒弟修炼,百无聊赖在旁指点迷津。
如今村民们虽说还做不到引经据典,读书识字已无问题,所以课堂已经向更深层次发展。如此的话,老李头和顾颜青任务更加沉重,更加刻苦,怕自己能力不够。
这节课顾惜墨主讲,老李头和顾颜青两位读书人也坐在下面听讲。顾枫林和师父云鸢柠则坐在最后面,虽然看的不大清楚。课堂可以说人满为患,却也给顾颜青和老李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尽管二人一再推辞。
那袭青衣站在讲台上,儒雅随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声音不大不小,不管在学堂的前面还是后面,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前排不会感觉吵,后排也不怕声音小。
在讲完《论语》的大致内容后,顾惜墨向台下的学生们发问:
“圣人的《论语》各位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记录的是圣人和他的弟子的语录,它究竟想告诉我们或说是教会我们什么呢?不知你们想过吗?难道说是为了考取功名,为了在朝廷上指点江山吗?”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其中有两人感触最深,想的也最多。
“纵观《论语》,其中并无一句关于功名利禄,原因在于它想教我们的是修身养性,再简单一点的说就是如何做人。”
“而自罢黜百家和科举出现后,读书便带着功利目的了。”
言至此处,读书人略带自嘲的笑了,满含愧疚说道:“实不相瞒,我先前读书也是为了入朝为官,实在有失厚道。不过目前来说,入朝为官确实是最优的选择。”
台下,顾枫林摸着下巴,难得的动脑思考。
先前读书是为做官,那现在呢?
似乎察觉到他的心思,台上读书人对着少年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