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江点头,“那边现在是鱼塘聚集区,大部分都是陈氏一门的人在养殖……”
不等范江说完话,陈胜抬手打断,道:“这个不是问题,我跟他们说一声,换个地方,他们会配合的,难就难在……
从年初开始,村民们便和一家养殖泥鳅的公司在商量转型养殖泥鳅的事,现在若突然换地方,恐怕这个转型的事有点难办了,而且,那块还有好几家个体小厂,想让人家搬厂,很困难。”
搬厂不是搬家,把东西打包换个地方就行的。
尤其这些个体户小作坊式的小工厂,好处是依靠老名声维持生意,回头客多,只要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客户想要东西了,直接找上门来购买。
但劣处也非常明显,新客完全依靠口口相传的名声找来,人家只会根据口口相传的位置找上门,可一旦找上门发现厂子不再,人家绝对不会再找第二次,直接扭头去别家。
毕竟有老名声的,又不止你一家。
所以,在农村做加工类型生意的,哪怕跟随时代发展,会去镇上或者县城开店,但家里的作坊绝对不会关门。
一般都是把新开的门店当做新的销售渠道,家里的小工厂当做生产基地和维持老名声的根基。
以前不是没发生过有人把家里老厂子关了,重新找个地方开店,前面门市,后面生场地,但最后无一例外,要么直接干倒闭,要么生意直线下降。
这也是陈胜会觉得为难的原因所在。
让人家搬厂,等于断人家财路,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呐,饶以他是村子里一言堂的村长,如非必要,他也不愿干这种事。
从农村走出去的范江,又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正因明白,所以他才来找陈胜。
“我可以给予他们补偿的。”范江认真道。
陈胜看向范江,说:
“范总,别人不了解他们,你难道不了解?”
“拿振平家来说,他家以前靠给人定做羽绒服赚了钱,后来去镇上开服装店,现在基本全是从外地批发衣服来卖,但即便如此,家里的小作坊依旧死活不愿意关门。
他的想法很简单,万一服装店生意不好,靠着家里老名声的定做羽绒服小作坊,依旧能维持生计。”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