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听到这句话,知道陈涉有些生气,也不慌乱,反而站立起来,一步一步的走到中堂,直面高台酒桌上的陈涉平静却有力的说:“将军就像是天上高大威猛的鸿鹄一般,有着远大的志向,出色的才能,立于高天之上统领着我们,而我就像是渺小的燕雀随处可见,被将军统领,岂敢看轻将军。”】
【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是看到危险而不提醒,遇到困难而不帮助,岂不是有愧自身的道义。】
【我之所以认为将军不应当称王,并不是认为将军不够资格,而是时机未到。】
【不能称王的原因】
【其一,此时起义时间才几月,我们的力量积蓄并不充分,远远不能达到抗衡秦国的实力,我们应该立刻引兵向西前进,那是暴秦的控制力量薄弱的地方,并且去寻找六国的王室后裔,亲近他们笼络六国遗民,他们在暗中隐藏了强大的力量,且和暴秦有着不可缓解的血海深仇。】
【那时候受到将军帮助的诸侯国得以复国】
【,天下烽烟四起,秦国疲于奔命,将军可以得到充分的时间积蓄力量,高筑墙,缓称王,待道与暴秦攻守之势异也后,一统大业,称王指日可待。】
【其二,将军起义才不久,力量积蓄的还不够,此刻称王,会被暴秦当做必除之要害,派秦国虎狼之兵前来征讨。】
【将军将会陷入困难的境地,并且大多天下人只看表面,并不会思考深层的原因,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将军是为了称王而起义,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不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这样的话在道义上就会落入下风,在天下人眼里与暴秦并没有了区别。】
【不得不说,张耳这番话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计划十分长远,虽然有重建魏国的私心,但他们本就是魏国人士,人之常情罢了,如果陈胜听从了,未必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取得一番伟业,但是没有如果。】
【秦始皇:“胡亥登上了王位,好像还是篡位,还有他还是一个昏君,才治理几年就天下大乱,秦之帝国就有了倾颓之态!”】
【秦始皇心中的怒】再也压抑不住了,也不准备在压制心中不断上升的怒火,看向那个他最宠爱的儿子,眼神中的怒火突然下降了一点,是亲情吗,谁都不知道。】
[秦始皇坐在大殿上王座上看着胡亥,神色复杂,殿下的臣子们早在看到秦二世是胡亥时便“了无生息”,大殿上静的可怕,弥漫着压抑的气息,王者一怒,流血千里,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此时的胡亥很是迷茫,虽然被老师赵高教导会有机会登上王位,但是也没有想到会真正的成为秦国至尊无上的二世皇帝。】
[忽然的有些喜悦,难不成父皇认为我才是帝国合适的继承人,至于天幕上陈涉打这胡亥得位不正的口号起义,但是他并不那么认为,只是认为陈涉是为了获取大义编造出来的谎言,兴奋喜悦。】
【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充满了他的全身,他甚至想着以后要好好的学习,不能再玩耍了,不过偶尔可以放松一下。】
【尤其看到秦始皇朝他这看来时,胡亥昂首挺胸,更是颤抖了起来,认为父皇在鼓励他,他感觉皇帝宝座在向他招手,秦国至高无上的权利在向他呼唤。】
【但是秦始皇的下一句话戳破了他的幻想,把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他的眼前。】
【秦始皇强忍的情绪,平静的说道:“胡亥,因涉嫌谋朝篡位,念在是本皇亲子,打入家中不可再出,撤销奴仆,任何人不得接近。”】
【这句话在压抑无声的大殿中尤为清晰。】
【说罢,便有两个龙精虎猛穿戴盔甲的甲士上殿,带走胡亥。】
【胡亥慌了神,大喊父皇,不愿意离开大殿,但是他只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秦国贵公子,失去了这个身份,不过是一个细皮嫩肉手无缚鸡之力的的平民罢了,两三下就被甲士拖出了大殿。】
【李渊:“自古皇位嫡长子继承,不然容易大乱。”】
【李建成:“以史为镜,以史为诫,秦二世胡亥可以趁秦始皇死亡,改诏书,那我的好二弟会不会也干出这样的事情呢?不可不防。”】
【唐太宗李世民:“我可不是秦二世那种荒淫无道任用奸佞小人导致秦国灭亡的昏君的昏君,这个国家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我会为百姓创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一个出彩的时代,我会努力成为这个时代最璀璨夺目的一个星星。】
【李世民感觉回到了军中打仗的时候,灌满一杯酒,一饮而尽,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