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我的天,短视频被古人刷到了 > 第77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第77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春日阳光照耀着长安城,皇宫内的金黄琉璃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李显坐在龙椅上,心情格外愉悦。他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心想此举定能巩固皇后的地位,也能让朝臣们更加敬仰自己。

然而,当裴炎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深感不安。深知此举将给国家带来动荡,于是力谏李显:“陛下,不可啊!韦玄贞虽为皇后之父,但他的才干和品行不足以担任侍中这一要职。臣恳请陛下三思。”

李显听完裴炎的谏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言辞之间,透露着对裴炎的不满。

武则天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场争论,心中早已有了打算。她趁机向李显提议:“陛下,皇儿李旦年幼聪慧,若立他为帝,定能继承大统,守护我大唐江山。”李显不屑一顾地说:“朕的儿子这么多,为何要立李旦?”

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平静地说:“陛下,此举是为了国家稳定,也让朝臣们看到我大唐传承有序。皇儿李旦年幼,必能听从皇后和朝臣们的建议,如此一来,国家必将昌盛。”

李显犹豫了一下,最终瞪大了眼睛,同意了武则天的提议。他认为,此举不过是一时之举,自己仍有朝一日能重夺皇位。

就在此时,朝廷内外谣言四起,百姓们纷纷议论李显被废黜之事。武则天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秘密调动军队,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随后,她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李旦即位后,朝廷大权实际掌握在武则天手中。她以铁腕手段,排除异己,巩固政权。而李显在被贬至房州后,终日郁郁寡欢,悔恨当初轻信武则天。长安城内,一场权力的游戏悄然上演,不知何时才能落幕。

武则天改元光宅,这个年号象征着新的辉煌的到来,同时也透露出她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她将东都更名为神都,以洛阳为首都,展示了她对国家的深刻理解和战略眼光。洛阳,作为古代著名的都城,地理位置优越,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神都,无疑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同时,武则天还进行了多项制度改革,包括改易旗帜、官服、职省等颜色、名称。这一系列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改变,更是 (象征)着她领导下的新政权的崛起,新的时代的开始。她赐宫城名为太初宫,太初,意味着新的起点,标志着武则天时代的开始。

但是有人并不愿意看到武则天独断专权。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扬州城沉浸在一片繁忙之中。徐敬业与徐敬猷兄弟站在府邸的屋顶上,俯瞰着这座繁华的城市。他们眼中闪烁着野心与期望,筹备着即将发动的起义。

徐敬业神态坚定,目光如炬,他紧握拳头,对弟弟徐敬猷说:“明日,我们将举兵起义,扶持庐陵王,恢复李唐江山。此战,大有可为!”

徐敬猷同样神态激昂,他点头附和:“哥哥,我已联络了唐之奇、杜求仁等人,他们皆愿一同起义。明日,我们聚集十万部众,共同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此时,一位密使匆匆走进府邸,递上一封密信。徐敬业打开信封,看过之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此事已成定局,明日就是武则天灭亡之日!”

次日,晨曦初现,扬州城内外炮声震天,号角齐鸣。徐敬业、徐敬猷兄弟率领着十万部众,高举“扶持庐陵王”的旗帜,发动了起义。城内的百姓纷纷呼应,加入到队伍之中,一同呼声高涨。

然而,此时的武则天已得知消息,她迅速任命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兵马,火速赶往扬州。

战事愈发激烈,双方你争我夺,伤亡惨重。徐敬业兄弟虽英勇无畏,但敌不过李孝逸的雄厚兵力。起义军渐渐陷入劣势,部众纷纷投降。

战至傍晚,扬州城破,徐敬业兵败??。他临死前的神态懊悔不已,心中尽是对失败的遗憾。而徐敬猷则在乱军中失踪,生死未卜。

扬州城之战,虽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起义却激发了更多人的反抗决心。武则天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她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竭力稳固政权。

徐家被武则天满门抄斩!!!

网友评论

逍遥散人(专注野战矶钓研究):一个女人把这么多男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武皇帝很厉害了[捂脸]

羽奕飞書:虽然有失风范,那也只属于道德范畴,论才略,属武其谁?[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