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大家除了去镇上采购,一些小东西也会从邻家附近借来或者换来一用。
杜小溪在村上有些来往的也就是之前婶母家隔壁的大娘娘,因为有时婶母会让她上她家借点油米鸡蛋之类的。
不知道大娘娘的真名叫什么,不过村上的人都叫她靓婶,据说她没嫁过来前家里叫她靓妹,嫁过来之后,她就让大家叫她靓婶了。
到她家时,靓婶正在鸡窝里摸鸡蛋。
靓婶见到杜小溪,来不及放下手上的鸡蛋,忙走上前,“溪姐儿,你没事吧?方才在小溪边是不是与你婶母家小子吵架了?那小子一回来嚷嚷着要打你呢。”
“没事,那小子就是狐假......”见靓婶一脸震惊的模样,她忙改口道:“圆哥哥一向都是说大话的,他跟小淮差不多高,打不过我的。”
靓婶满意地点了点头,“找婶有啥事?是不是你婶母家里的米没了,你等着,婶进屋给你拿点啊。”
杜小溪“谢谢”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见靓婶火急火燎的回屋去了。
她打量了庭院一眼,还别说,这院子被靓婶打理得真好,东边圈了一片地,用来养鸡鸭,西边扒拉了几道犁沟,用来种一些白菜葱蒜之类的。
屋子两侧还分别种了两颗枣树,现在过了吃枣的季节,这会儿树上只有零散的树叶,要吃枣要等盛夏时分,长满枝头,红一片绿一片的。
靓婶拎着一个布袋子走了出来,边走边说,“你叔也好久没去买米了,这给家里留了点,剩下的都装在这里头了,你拿回去给你婶母吧。”
杜小溪拎了拎,分量不轻,她朝靓婶勾下身子,鞠了一躬,“谢谢大娘娘,不过这个米算是我杜小溪向大娘娘买的。”
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点碎银,用来买这点米算是绰绰有余。
靓婶并未伸手去接,一脸疑惑,“你一个孩子,我哪能要你的钱,米你先拿去用吧,要给钱也是你婶母来给,哪能轮到你身上啊。”
“以后小溪打算和婶母家分开过了,想来也不好一直麻烦婶母叔父,之后我带着弟弟在自己家生活,家里现在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想着来大娘娘这里借点用用,这个钱大娘娘还是收下吧。”
杜小溪不喜欢欠别人的,于是把银子往靓婶手里塞去。
“什么?”靓婶很是惊讶,“你们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还没灶台高......”
顿了顿,看见小姑娘因日日洗衣皴裂的小手,满脸疼惜,“你们俩姐弟自己过也好,起码吃到了自己嘴里的,穿到自己身上才是自己的。”
“你等下。”
说完,靓婶转身又回房了。
过了一会儿,见她像是去了趟超市一样,大包小包的出来了。
左手拎着一小袋白面,右手拎着一篮鸡蛋出来,上面还有个被白布包着的东西,露出一小截像是腊肠,还有一个被盖着的小瓷碗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大娘娘同你一块拿家里去。”
在见到那么多粮食下,杜小溪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虽说她其实是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但在这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邻里都能对她这么好,慷慨大方得像是把家中的好东西都搬出来,相比之下, 在娘亲过世第二日就打算将她们姐弟二人给卖掉的婶母,实在是太过狠心了。
有些时候,血缘关系并不能意味什么。
到了家中。
靓婶将手上的东西都放在了灶台旁的橱柜里,她指了指那个瓷碗,“这是我留着的一碗猪油,炒菜的时候放一点,香的嘞。”
末了,放好东西,仔细关上柜门,叮嘱道,“这东西拿完一定记得将柜门关起来,要不然遭老鼠吃了,可惜了。”
杜小溪点了点头。
靓婶临走前,看了一圈房子,东西少的可怜,也没什么可以帮忙归置的。
“以后有啥没有的就来找婶,记住没?”
杜小溪点了点头,“谢谢大娘娘。”
有了米面,这几日起码就不愁吃了。
杜小溪开始打扫灶台上的卫生,她家的厨房就是在院子里搭了个简单的棚子,里面东西都还齐全,就是很久没用,都布上了一层灰土,她拿着抹布将里里外外擦拭了一遍。
而杜小淮也安静地坐在木盆旁,刷洗着那些脏了的碗筷。
等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后,杜小溪才发现家里水缸里的水用完了,得去井口那里打点水来。
她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