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心上瓷/二嫁娘子 > 第41章

第41章

“云大哥,还有什么事?”顾弘毅抬起头,有些不解地问。

云瑞从来不是个扭捏害羞之人,可如今对上顾弘毅单纯的眼神,他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咳嗽两声问:“毅哥,你家里……情况不太好吗?”

他不方便直接问孩子家里是否缺钱,只能这样含糊一句。

不过顾弘毅倒也听懂了,忙说:“还过得去哩,只不过三月要开窑,我怕家里银钱不够,这才过来找份事情做,我爹也是同意了的。”

原来顾记是要开窑,云瑞心里记下时间,又摸了摸顾弘毅的头,这才离去。

留下云瑞站在原地,好半天才琢磨过劲来,云大哥这是担心他们家的生计吧?还真是个好人。

顾昕慈手里有事情做,便觉得日子也快了些,短短几天功夫,她不仅画完了图样,甚至还绣完了当时那个锦鲤荷包。

虽说花样实在看不过眼,但她绣的认真,看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的。

这荷包当初是章安晴问她要的,顾昕慈认真做完,便就直接给了母亲:“娘,送给你,你可别嫌弃。”

章安晴接过荷包,里里外外使劲夸了一通,然后小心仔细收了起来。

顾昕慈对自己的手艺非常没有信心,便也没注意母亲的小动作,只当她哄自己开心。

等她荷包都做完,病也就彻底好了。

虽说还是瘦了一些,但仔细这么将养了些许日子,人倒显得更精神。

顾长生这些日子几乎忙得不着家,他已经跟做不子的周家订好了数,又问遍了村里的烧窑匠人。

村中有几户匠人是经年跟他们合作的,烧窑是个体力活,不仅要掌握好火候,还要时时看着以防出事,原本这事情是顾长生一个人盯的,可头些年他到底□□乏术,晚上也怕章安晴出事,这才开始找其他家的匠人来帮忙。

他给的工钱跟其他窑坊没什么区别,顾家事情也少没那么多闲话,倒是有几户愿意干这个。

不过今年却不凑巧,不说村中其他两家窑坊都要开窑,甚至有几个匠人直接去了景梁讨生活,出了十五就走了,到现在也没回来。

顾长生挨家挨户问了好些人,却一个人没有顾到,最后便跟顾昕慈商量:“囡囡,这次咱们请不到人,便是自己做也得把单子接下来,倒也算是省钱了。”

可如果这样,那顾长生不仅要拉坯上釉,还要盯着火候,里里外外忙上个把月也闲不得了。

顾昕慈担心父亲身体,却也没有办法,心想着到时候自己怎么也能帮衬一把,这才点头同意了。

父女两人这一次意见出奇一致,于是挑了个大晴天,顾昕慈接了阿黄过来拉着顾长生一起进城。

说实话,姚金堂的药果真名不虚传。

顾长生自打用了止陈膏,走起路来就没那么磕磕绊绊了,腿上当年受伤的位置也不再疼痛难忍,反而渐渐有些消肿,顾长生这会儿十分清醒,他知道自己要尽快好起来,所以当儿子说能做工换药的时候,他即使舍不得也咬牙答应下来。

顾弘毅已经是半大的儿郎了,说不定再过一两年,他就能挑起家里的担子,好让顾昕慈能在家仔细养着。

来县里之前两个人就商量好了,这一批开窑专做尤家和鼎膳斋的买卖,所以这一天需要造访两处。

虽说事情是鼎膳斋先跟顾昕慈讲的,但他们进了县里,却要先去尤家。

顾长生已经许久都没来过景梁了,他腿脚不方便,也怕给女儿添麻烦,所以县里的事情都由女儿处理。

不过那天听了辛大夫一席话,他也想通很多事情,趁着最近事情都已经定了下来,他便也跟着女儿进城拜会一下尤家和鼎膳斋,这样不仅显得顾记对这笔买卖的看重,又能帮女儿压阵,倒也算是一举两得。

所以当他们到了尤府门口的时候,顾昕慈特地跟门房讲:“麻烦您跟大管家禀报一句,我们顾记的当家也一起来了。”

顾长生还无法长时间站立,他只能坐在板车上,看着顾昕慈与那门房讲话。

女儿的这个样子,是顾长生头一次见的。

虽说她已经十八了,也用单薄的肩膀顶起了家里的重担,可在父亲心里,她似乎还是小时候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儿,总不想让她长大。

顾昕慈跟那门房说完话,回来也坐到板车上一起等大管家。

这一日天气极好,阳光也足,红柳巷十分宽敞,阳光暖暖照进来,倒也一点都不冷。

顾昕慈想起那天这里的阴冷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