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心情终于好了一点,这个莽夫还是能干事情的。
“走吧,去看看。”
两人出了办公大厦的门,直奔机械装备制造厂而去。
在车间的组装区。
东方看到了那台没有安装外壳的车床。
天然的花岗岩作为底座,整个车床擦得是一尘不染。
不用说,这就是那台高精度数控车床了。
“董事长,您看看,就剩外壳没装了,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1-3微米,妥妥的高精密数控车床。”
“你说了可不算,来车个珠子来看看”(没错就是那个珠子,不过是钢材质的)
这自然难不倒邓元基,迅速夹好材料,启动了车床。
很快,一颗肉眼看不到丝毫瑕疵的浑圆珠子被送到了东方的手里。
搭上万分尺,直径28.003mm(1微米=0.001毫米)。
“董事长,我再车一颗!这个不算。”
邓元基自己不好意思了,这第一次开机,才达到了下限,脸上挂不住啊。
第二颗28.005mm,还不如第一颗!
第三颗28.004mm。看来这台机器的精度只能达到3-5微米。
与更高精度还差一个等级。
“董事长,不对啊,咱们刚才试车的时候不是这精度啊!”
邓元基挠着头,从工作台上拿了一个轴承套圈递给了东方。
68.002mm,不错!前面的产品的确达到了精度要求。
这是怎么回事呢?
邓元基郁闷了,把几位装配师傅叫去了一旁,想讨论讨论原因。
“马师傅,您的经验最丰富,您给咱分析分析。”
“会不会是震动引起了的?”
“有可能!”大家纷纷应和。
“那还得拆一次,重新装?得好久啊!”邓元基有些不情愿。
“那也没办法啊!”马师傅也有些挠头,这耗时就长了。
东方没理会他们,他戴上手套,仔细的查看了机床的装配工艺。
“舰长阁下,据分析,这些技术工人没有生产过如此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他们在装配过程中没有留足震动变形所需的余量。”
“第一次开机还行,一旦开机后,电机高速运动,必然会造成结构微变形,所以精度才会下降。
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公差计算以及装配工艺流程,您让工人师傅按照标准流程装配即可!
诺瓦的声音出现在了脑海中。
邓元基心里也有了计划,走回机床旁。
“董事长,估计是装配造成的结果,要不您先忙,等我们解决了问题,您再来?”
这莽夫这是一点都不客气!
“别那么麻烦,我来指挥你们装!”
“哎。”邓元基一脸兴奋的说道。
几个工人一脸懵逼的互相看了看,董事长和经理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他俩懂么?
不过大老板发话了,不干也得干啊!
不过工人的这种想法在开始装配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东方是根据工人的安装进度来指挥的。
步骤清晰明确,工人们只要无脑安装就行了,因为东方的指挥,甚至详细到了一个螺母需要拧几下!
邓元基这回想起了手机这么个玩意。
打开录音功能,凑在东方的身边,悄悄的放在他身后。
然后自己也戴上手套,参与到装配中去了。
恒温车间里的温度很高,所以直到所有人都浑身大汗时。
被拆成一堆零件的车床又恢复到了刚才的模样。
“试车吧!”东方自信满满的吩咐邓元基。
依旧是车珠子,28.001mm、28.0015mm。
两颗珠子的误差只有0.0005mm。
完美!远远超出了邓元基的想象!
“装配工序都记下来了吧?”
“嗯嗯”邓元基的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一样。
这才有了,大家站在车间门口喊牛逼的那一幕。
...
西南大山深处的基地里,刘建国站在塔台上。
看着刚刚换装了新航发的20战机,呼啸着升空离开。
终于是搞出来了!
刘建国的双眼微红,激动的眼泪不停的在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