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22章 特战团五阳阻击战

第22章 特战团五阳阻击战

他们的原则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依旧不动。

只要守住防线,防止敌人逃跑就达到了目的。

围歼鬼子是1到6团该干的活。

连应该剪断的电话线都没剪,尽量拖延鬼子发现被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

数万人马的调动,隐瞒不了多久。

鬼子的侦察兵不是瞎子和聋子。

只有特战团先行赶到这件事鬼子还不知道。

王桥再往西南几里远,就是五阳。

这里更是224联队逃跑的合适路线,比榆树坡还重要。

因此特战团在这里放了200人。

在特战团到达预定战场后一小时,224联队发现了特战团。

开始也没想着逃跑。

独立旅虽然声名在外,却也不至于让鬼子望风而逃。

224联队只是想打通交通线,使自己能持续获得补给和援兵。

随时留有退路而已。

于是近藤新八派了一个大队,大队长哲几松四。

哲几松四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一看地形就想到了,不能把鬼子聚集在一起。

在我方阵地前一大片开阔地,没有村庄,没有平民。

如果大批鬼子进到这个地方,准挨炮轰。

但又不能上去几个,死光了再上去几个,这又成了添油战术。

于是它就想到了土工作业,挖着壕沟接近我军。

等离我军近了,混战在一起,我军的炮火优势就不存在了。

就能发挥它们近战优势了。

其实近战优势也不在鬼子方面,我军的步枪射速快,而且穿有防弹衣。

在格斗方面又面对的是以单兵能力见长的特战团。

往往火力弱小的一方,经常采用近战、夜战来缩小装备上的差距。

历史上,从抗战到半岛,我军一直采用这种战术。

因为那时,我军装备差,火力差。

但到了对南方小国的自卫反击战时,就不是这样了。

那就是千百门大炮猛轰了!

战术要和自己的装备相适应。

鬼子也是这样,现在鬼子装备处于弱势一方,就采取了接近我军、形成混战的方法。

杀鬼子容易吗?

显然是不容易的。

哪怕有了系统,也没那么容易。

鬼子也会随机应变,它们也长了脑子。

但是哲几松四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

土工作业时,我军会放着猛烈的炮火不用,让它安心地挖战壕吗?

显然是不会的!

“黄桑,你的部队战壕的挖,前进500米,我大膏药蝗军的曲射炮的行,哈齐路的炸。”

哲几松四操着半生不熟的华夏语说道。

尽管语法的不对,黄大汪还是听明白了哲几松四的意思。

“哈衣。”

黄大汪无精打采地答道。

“请蝗军炮火掩护!”

“放心地给!”

黄大汪心里想道:“还拿我们当枪使,以为还像一年前?”

“取个名字叫什么哲几松四,那不就是‘着急送死’嘛!你这老小子今天要是不死,都对不起你爹给取的这好名字!”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行动上不敢怠慢。

“弟兄们,走了,干点活,挖战壕!”

“走了,走了。”黄鞋军们没吃饱饭一样附和着。

一个个是歪戴帽子反穿鞋,倒拖铁铲装大爷。

“都机灵点,对面的枪法可是不赖,别露头!

到前边前要滚过去,别聚堆!

干活也别那么卖力,大伙儿要学会看起来热火朝天,实际上不出力。

形势不对就跑,跑不了就改姓八。

咱们干的坏事不多,到那边死不了。”

黄大汪说得很快。

这些人里面就他懂点膏药语;鬼子里面也只有着急送死懂点华夏话。

说得又快,声音又小,量哲几松四也听不懂,估计它还会以为黄桑正在催促黄鞋军快点干活。

更不用说还用了“改姓八”这种隐晦的说法了。

连黄鞋军听了都要反应个两三秒。

“营长,快看,小鬼子在挖战壕。”有战士指着远处向营长报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