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赵意妍在后面劝都劝不住。
入宫,赵封延跪在殿前,求着敬仁帝:“皇上恕罪,末将的母亲如今重病在卧,可否缓两天回防。”说完就重重磕下头去。
敬仁帝将奏折摔在桌上,叹了口气,忍着怒意着说:“赵封延!你母亲的病,朕一直都有叫太医照料着,但是朕记得没错今天你就要启程回防,此刻你应该离京了。你知不知道,边陲蛮族一直野心不死,你在这里耽误的时日,足以叫他们前进一尺,你母亲睡得是床榻,那些百姓能不能睡棺木都无从而知,忠孝难两全,朕都不能!谨记你的身份!给朕马上退下!”
赵封延听完,愧疚难堪地准备匆匆退下。
敬仁帝似乎想起什么,又开口:“给朕回来,赵封延你这次去潼城关,朕会让你父亲去金城关,退下吧。”
赵封延走后,敬仁帝将一本奏折重重砸向地面,气的扶着椅背重喘,周全英见状上前奉着茶细着嗓子说:“皇上别气了,小侯爷也是一片孝心。”
敬仁帝接过茶杯对周全英吩咐:“叫太医去定远侯家,给张夫人仔细瞧瞧,给朕把赵长乾叫来。”
傍晚,赵长乾匆匆赶进了宫。
敬仁帝还在批着奏折,赵长乾就被周全英领着进了殿,恭敬地行了礼。
敬仁帝看到来人,就将奏折扔在龙案上,沉着脸就来到赵长乾面前:“你知不知道,赵封延这次故意拖延回防,他在朕面前可以死一百次了!一堆的奏本都是参他的,朕还要为了保下他,一个一个的批,边防要务岂是儿戏!你作为定远侯且还是他的父亲,这个事情你有十全的责任!你不用等了,三天内整顿好,就给朕出发前往金城关。”
赵长乾犹疑之下开口:“启禀陛下,贸然换防会不会留有隐患,毕竟潼城关十分重要,交给封延末将不太放心。”
敬仁帝拿着一本奏折在手中看了下,踱步到赵长乾身边:“爱卿请起,这个事情朕想过很久,一来年后太子要大婚了,很多东西太子也要慢慢去熟悉了,二来就算有隐患,但是朕相信赵封延的能力,他迟早也要接替爱卿不是吗?将来他也是要辅佐太子的。”
赵长乾听出了其中缘由,敬仁帝有意削权,削自己这样的多朝老臣的权,给太子培养赵封延这样的近臣。为其后者铺路,前者退去的那一刻,也要将自己的轩车行马带走,毕竟这样后来的才不会被绊了脚、拦了路。
赵长乾明白了后就恭敬地退了下去。
温元看着天色已晚,想着父皇应该要休息了,就关切得准备去前殿看看,在玉白九龙桥上遇到了匆匆离去赵长乾,赵长乾看到温元就停下了脚步恭敬地行了礼:“温元公主万福金安。”
温元看到赵长乾低下的头上有了不少白发,关切的忙说:“定远侯不必多礼,此次回防,将军又不得在京州过年了,将军劳苦功高父皇定是记得的,我也给夫人送了好些有用的药过去,夫人一定会好起来的;侯爷见到封延记得代我给封延问好,他回防回的匆忙,我还没来得及去送他,一定记得提醒他战场刀剑无眼,切勿受了伤,侯爷也是。”
赵长乾起身道谢,看着天色已晚就连忙告退。
温元目送着赵长乾远去,紧握了下手中的手炉,心中满是担忧,便低声祈祷:“愿边陲再无纷乱,将士皆能凯旋而归。”
转身回到前殿,温元见到敬仁帝还在龙案上批着奏折,满目疲惫,不忍打扰;交代周全英妥善照顾好敬仁帝,就轻声放了茶盏和点心,退出了前殿。
回去倚凤阁的路上,安福看着林元璟一直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便问:“公主为何连日的愁眉不展。”
林元璟缓步登上台阶,愁眉垂眼:“这几年边陲多骚乱,侯爷和赵封延总是离京多,回京少;也许是本宫喜欢胡乱多想吧,这几年他们一离京回防,我就连日的睡不好,总是担心侯爷和封延,也总是梦见封延受伤的样子。算了,不说这些不吉利的了,等到宜祈福的吉日,你陪本宫去一下奉国寺求几炷香罢。”
安福答了“是”,就上前打着灯和林元璟回了倚凤阁。
匆忙回到定远侯府,赵长乾就看到赵封延留下的书信,心知赵封延已经赶去潼城关了,急忙赶到营地整顿好军队准备次日一早就出发前往金城关,没想到张清絮此时突然发作起来,赵意妍心里一慌就匆匆赶来军营让赵长乾赶紧回家看看母亲。
赵长乾害怕耽误回防的时辰,想起敬仁帝说的三日之内就要出发,只好让李轩先带领大概三万将士率先回防,留下一万人随赵长乾一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