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鹤翔云道袍,脑后透出熠熠霞光,气质超凡脱俗,一副得道全真之貌。
这正是燃灯道人,他言道:
“道友亲临,令我这灵鹫山草木生辉,更添几分明媚色彩。”
摩严听罢,亦是笑容回应。
“途经此地,不请自至,还请勿怪冒昧之举。”
一番寒暄过后,燃灯引领他们步入道场之中。
当看到摩严身后如护法神般的傲然身影,燃灯道人心中不禁涌起羡慕之情:
“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罢了。”
谦逊之后,摩严与燃灯并未在此事上过多探究,迅速转移话题,在燃灯的带领下,两人一边漫步交谈,一边欣赏山中的秀美风光。
尽管他们仅在天婚大典上有过一面之缘,但彼此间的联系从未断绝,这些年来通过传音交流频繁,关系非但不陌生,反而十分熟络。
摩严时常会将灵台山及西方其他地域的各种变迁分享给燃灯,虽未刻意渲染西方的优势,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那份优越之处。
而燃灯也会向摩严倾诉巫妖两族在东方大地上的无尽争斗以及其他诸多无奈之事。
因此,短暂交谈后,他们之间的陌生感迅速消融,越聊越是投契,氛围和谐融洽。摩严也得以领略了灵鹫山的独特景致。
此山绵延两千万里之遥,乃是一座上品洞天福地,灵气充盈,造化无边。先天灵气汇聚成云海瀑布,各类奇花异卉争相竞艳,灵根仙药繁多不可胜数,景色层次分明,翠绿映衬。
灵鹫山乃是天地自然孕育的洞天福地,虽未曾拥有先天灵根之气运,却因灵鹫灯这一先天灵宝的存在,气运深厚,资源丰富,足可支撑数位大罗金仙修行。
“道友真是好福泽!”
相较于灵台山,灵鹫山占地更为广阔,然而摩严并不感到失落,毕竟灵台山晋升为上品洞天福地的时间尚短,不及灵鹫山也在情理之中。
凭借众多先天灵根集聚气运、梳理灵机,摩严坚信灵台山超越灵鹫山只是时间问题。
燃灯对此深表赞同:“闻听灵台山已晋升至上品洞天福地,虽然贫瘠,但道友竟能做到如此地步,实乃后来居上,修为更是达到了大罗圆满之境,可见道友的福泽深厚,犹在我之上。”
游历完山中风景后,二人一同步入元觉洞内,此处即是燃灯的居所,也是洞天的核心所在。进入其中,摩严感受到一股浓厚的生死交融的气息。
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相依,玄妙无比。
“果然是个非凡的元觉洞!”
他不由得赞许起来。
摩严察觉到这股气息与须弥山的寂灭之道颇为相似,皆是在生死之间探寻大道,消除烦恼,追求涅槃,以期达到超脱境界,万念俱空,万法不沾。
考虑到燃灯道人本是由先天第一口棺材所化生,与西方教以及未来教义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摩严邀请燃灯提前加入西方教的意愿愈发强烈。
早在初次遇见燃灯时,他就萌生了这个念头,不仅因为燃灯身为老牌大罗金仙,若他提前加入,定能使西方教实力倍增;
更因其与西方教的寂灭大道、寂灭教义相合,手中又掌握着灵鹫灯,坐拥灵鹫山,与智慧教义相应,象征着智慧的照亮和引导作用。
此外,从长远来看,燃灯道人在东方未来的修行之路并非坦途。
他修道之心坚定,却在方向选择上有所偏差。
虽然加入了阐教,并受到圣人的庇护,但却并未得到元始天尊的器重,阐教副教主之位有名无实,分润的气运有限,地位最多与十二金仙这类亲传弟子相当,甚至在待遇上更为低下。
难得灵宝,不得独门神通,听道也不能得到重点关照,好事鲜少降临,苦差累活却接踵而来。
尤其是在洪荒世界,生灵们极其重视传承,弟子的地位有时甚至超过血脉子嗣。
燃灯道人并非元始天尊的弟子,后者这样做无可厚非。能够收留燃灯并提供庇护、让其听道、受大教气运,已是最大的恩赐。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阐教的大道并不适合燃灯道人,确切地说,燃灯的道不在东方...
于是,他在无尽岁月中蹉跎,修为始终停滞在大罗巅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教弟子与其他后辈逐渐追上自己,甚至超越自己。
直至来到西方,转投佛门,才迎来突破契机,踏上斩尸入圣的道路,跻身准圣之列。
倘若燃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