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秀才喝掉杯中茶,接着道:“草拟两份协议,方便大家留着存根。”
“自然得签协议。”陈仲达点头认可。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契约合同是必不可少的。
收了银子不开收据,那是无赖行为。
拿了银子不办事,是无赖中的无赖。
宗秀才龙飞凤舞,一边喝茶,一边下笔,很快协议草拟好了,一式两份。
“请陈公子签名,若是写字有困难,可以按手印替代。”
按手印替代?
以为陈仲达是文盲,泥腿子不识字!
宗秀才有这种想法和看法,不足为奇。
陈仲达伸手从笔架上提过毛笔,改换握笔姿势,写下繁体字,陈仲达。
从小爷爷就教他书法,临摹字帖,以古代有名碑帖为多,柳体、苏体、黄体,甚至是民国时代于右任的行草,都有涉猎。
当时觉得没啥用,不做考试题目,仿写什么碑帖,纯粹浪费宝贵时间。
正因为从小到大不间断练习书法,字体不仅刚柔并济,而且对繁体字的认知上,听读写皆无障碍。
两份合同,他都工整签写名字。
不仅如此,他还按了大拇指指纹上去。
专业……这就是专业。
宗秀才看着两份合同的签名,笔画走势几乎一模一样,横平竖直颇有名家风范,农家穷人可以写出这等字体?
他不禁高看陈仲达一眼。
“陈公子读过私塾?”
大明的底层教育,无官办,皆为私塾,宗秀才的宅邸学堂就是私塾,县城一级没有官办学堂,府城一级才有。
“家贫,不曾读私塾!”陈仲达坦白道。
他的确没有上过私塾,原主农人家庭,能够弄到吃食,养活三个儿子,算是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有多余资财让三个小孩上私塾!
此时的大明朝,尚未引进高产粮食作物。
杂交水稻、土豆、高产小麦、玉米、红薯,完全没有。
要养活两亿人口,本身困难重重。
为了生存,只能上山打猎,下河摸鱼,而医疗条件简陋,稍微一个伤口,就会破伤风致死。不能想着山上野味,那是在搏命!
也就不难理解,大明朝人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
超过四十岁的几乎是地主,官僚系统人员,朱家子孙、外戚等等。
绝大多数的贫苦人,在二三十岁之时,就因为天灾人祸而死去。
饿死、冻死、刀兵战乱致死,比老死、病死、自然死亡要多得多。
所以,陈仲达不曾上过私塾。
“你这么漂亮的一手字,从何学来?”宗秀才不解的问道,难道无师自通?
穿越过来,你信么?
那是不可能告诉你的。
陈仲达笑而不语,慢慢喝掉茶水。
“若是协议没问题,我便回去了。”
“西棠,叫秋叶现在从库房取来八十两纹银!”
“是。”西棠放下茶具,步入内间。
不多时,进来一名青年,他双手捧着托盘,里面是大块银两。
银两堆叠成一座小山。
陈仲达看了一眼这名青年,眉清目秀,两眼炯炯有神,年纪在十七八,想必就是宗秀才口中的秋叶。
秋叶、西棠,名字文绉绉的,作为女孩子名字,自然是清尘脱俗,用在男子身上,那就有点儿娘炮!
拿了银子之后,用布条包着银子,单手提着离开宗秀才宅邸,回到陈家村。
唐观秀告知小冬过来送银两,递给他盒子。
陈仲达直接打开。
里面是细细碎碎的小坨银子,发乌,不是白净光亮。
铜钱老旧,表面上长了一层浅绿色的稀疏铜锈。
陈仲达一眼判断出来,根本不是周倩倩的钱,而是小冬这些年存的工钱。
“阿娘,这不是周家大小姐的体己钱,乃是小冬的全部家当。”
“什么?你说这是冬小姐的钱?”唐观秀愣了一下,随即又点头,“想必是了,周大小姐有的是钱,怎么可能送些碎银子来。看不出来小冬对你有情有义,多好的一个姑娘!唉唉!多可惜!咋就不是我家儿媳妇呢!”
她摇着头,把钱收起来,拎在手上,打算放入房间藏着。
“阿娘,这是八十两银子,你一并存放吧,等爹爹他们回来,咱们开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