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子满脸狐疑,知道她不是真的肚子痛,点点头,林月就走了。
林月一走,米康氏拉着杰璋,蒋玉娘跟着林月,管家和蔡宝志李赐克以及账房先生陶学奎等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只有祭桌上香炉里的香烟仍然袅袅。
过了中秋节,福临的门房向管家禀报,说门外来了一些人,要见管家。
福临的管家姓袁,袁管家出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十几个身穿印有沼气字样马甲的汉子,这些汉子手里都拿着各种镐头铁锹之类的工具。
袁管家很是诧异,一个领头的汉子说,老板安排我们来给方大人打沼气池。
袁管家挠挠头皮,方大人?他猛然想起福临的满文名字,但没听福临吩咐过要打沼气池的事,福临也不在家。但领头的汉子说,我们老板和你家主子是说定的,主子不在家,我们也不需要找他,做就是了。
袁管家想想也对,不是主子安排的,这些人怎么会自己找上门来打沼气池。
袁管家早就知道沼气这玩意儿,他在香格里拉酒店用沼气灶涮过火锅,中秋晚上,也见过悬挂在酒店房顶上那盏又大又亮的沼气灯月亮,自家打沼气池,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袁管家就将沼气公司的人放进去。打沼气池的专业队已经对各种操作十分熟悉,按照建沼气池的要求,选好位置就动起手来。
中秋节后,打沼气池的人越来越多,用上沼气灶和沼气灯的人家也越来越多,沼气公司业务空前繁忙。预定打沼气池的,要求安装沼气灯沼气灶的,买沼气肥的,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的京城,白天,满街都是身穿印有沼气字样马甲的人,他们拉着收集粪便和运送沼肥的板车来来往往。晚上,很多宅院都亮起了沼气灯,很多商铺也亮起了沼气灯,京城的夜空不再黑暗,她被日渐繁多的沼气灯照亮,沼气灯发出的光亮,像神仙撒在地上的珍珠,这些珍珠散落在京城夜晚的大地上,发出璀璨的光。
顺天府尹刘圣在厅堂与官员们议事,今天议事的气氛与以往不一样,以往负责各项工作的官员汇报的大多是困难和问题,官员们焦头烂额,表情凝重,但今天的气氛却显得很轻松,官员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因为他们汇报的内容几乎全都是好消息。
负责税收的官员说,这几个月收到的税,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加两倍;
负责文化的官员说,京城比以前清洁了很多,空气中再也没有了屎尿臭味;
负责农事的官员说,沼肥比以前的人畜肥料肥力更高,买沼肥需要预定;
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说,以往满街都是乞丐行乞,既骚扰民居和商铺,还经常滋事闹事,打架斗殴,现在乞丐减少了,街上也很少发生乞丐滋事骚扰的问题.....;
官员们各个笑容满面,这些好消息全都与沼气公司有关。
刘圣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最近一段时间,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自己亲眼所见所闻,全都是沼气公司的事。沼气公司是个什么公司?沼气是什么气?民众的评价是什么?沼气和沼肥的使用对大清国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需要他调查。
这个年代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而且规模都很小,有叫商帮的,作坊的,商铺的,也有叫布坊油坊木坊的,但没有叫公司的,公司是个什么东西?
林月给沼气公司的人解释,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庄子都说这样的组织形式叫公司,那么收集人畜粪便,打沼气池,安装沼气灶沼气灯和生产沼肥的企业,就应该叫沼气公司。这个说法有道理也有出处。但没人知道,林月取名公司,并不是依据庄子的说法,而是因为她生活过的前世,其企业都叫公司,她现在给自己的企业取名,用的是她前世普遍使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
其实公司也好,商铺作坊也罢,名称并不重要,企业最重要的是使命,思维和战略。林月办沼气公司,其使命是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改变城市粪便乱倒,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环境,依靠这个时代有限的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如果不飞出幺蛾子,林月沼气公司的发展就会一帆风顺。
人说好事多磨,人也好,事也罢,不经过若干磨难就难以功成名就。说到幺蛾子就真的飞出了幺蛾子,不过,这是有人视沼气公司为幺蛾子。
沼气公司在一些人眼里怎么变成幺蛾子了?这得从紫禁城的粪便管理说起。
紫禁城人数最多时有上万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