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三国:胜天半子,你管他叫朽木? > 第7章 欲拒曹贼,必先固荆州!

第7章 欲拒曹贼,必先固荆州!

曹仁也不甘示弱:

“主公,还是让我去吧,我要为新野之耻报仇雪恨!”

看着两位猛将,曹操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子孝,你昨晚逃亡,还受了伤,先养伤吧。”

“元让、妙才,你们兄弟俩去对付刘备,这次一定要彻底消灭他!”

夏侯惇和身旁的将领连忙起身,恭敬地回答:

“遵命!”

另一位将领则是被誉为“飞驰将军”的夏侯渊,夏侯妙才,同时也是夏侯惇的堂弟,以其迅疾如风的行军著称。

人称“三日千里,六日两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本领,曹操委派他与夏侯惇一同对付刘备。

二人领命后,即刻前往校场点兵,不久便带领着数万精兵如暴风般出发。

在新野城外二十里处。

一片黑压压的兵马正匆忙赶路,然而众多平民并无坐骑,只能徒步。

更何况队伍中还有不少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一晚的急行仅限于二十里而已。

此刻,许多百姓已疲惫不堪,步履维艰。

通常行军每日四十里,急行军则达百里,而他们只走出了短短的二十里,确实缓慢至极。

刘备站在百姓前面,脸满是焦虑,但他深知民众已竭尽全力,于是下令让大家休息。

这时,诸葛亮来到刘备身边,望着疲态尽显的百姓,感叹道:

“主公,照此速度,我们太慢了。”

“一旦曹操察觉,必定会派兵追赶,我们必须尽快离开。”

“所以…我们必须舍弃这些百姓。”

为了宽慰刘备,他接着说:

“主公不必过于忧虑,曹操追百姓后,应该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因此即使留下他们,他们的安全也无需太过担心。”

刘备轻叹,暗自思量:

“诸侯纷争,争夺的是土地、城池和百姓。

我若无立足之地,唯有百姓心中的仁德之名不可丢弃。”

“何况只要有百姓,无论到何处,都能迅速集结起一支能战之师!”

尽管如此,他并未将这些想法直言,而是满脸哀愁地说:

“百姓愿与我同行,我怎能忍心抛弃他们?”

“况且曹操心狠手辣,之前的失利必定让他对我恨之入骨。

他可能会把怒气发泄到百姓身,重演徐州的悲剧,那种景象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所以我不能舍弃这些百姓。”

周围的百姓听见刘备的话,纷纷感动落泪。

“皇叔,我们也不愿跟着曹操,我们都愿意跟皇叔您。”

“誓死追随皇叔!”

百姓们的回应让刘备深受感动。

“放心吧,只要你们愿意跟随我,我绝不抛弃你们!”

诸葛亮也被深深打动,连忙说:

“主公有这般仁爱之心,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然而,尽管说得慷慨激昂。

刘备清楚,若不抛弃百姓,随时可能被曹军追,那时只有灭亡一条路。

于是他问:

“军师可有妙计,助我们安然度过这场危机?”

诸葛亮沉思片刻,心中满是无奈。

就算他智计千条,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刘备军的现状根本无法实施。

于是他拱手提议:

“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人前往江夏,请刘琦公子派兵前来接应。”

曹军与刘备军在追逐中穿梭,而远在长江以南的江东地带,早已得知新野的变故。

于是,江东的官员们纷纷聚集,商议未来的战略。

大殿内,文官武将分列两旁,高坐首位的男子身材魁梧,碧眼紫髯,正是江东之主孙权。

左侧首位的青年俊朗,朱唇皓齿,贵族般的气质掩不住嘴角的微笑,身披白甲,更显英姿。

右侧首位者相貌堂堂,文质彬彬,下巴一丝胡须,深藏不露,身着深蓝长袍,头束发髻。

这两人便是江东的栋梁,左侧是美名远扬的周瑜,周公瑾,现今的江东大都督,掌管一切军事。

孙权即位后,对周瑜的信任从未动摇。

右侧的鲁肃,鲁子敬,同样是孙权的心腹,只是他过于稳健,不愿冒险,有时让孙权颇感不满。

周瑜之下,程普、黄盖、甘宁等将领林立;

鲁肃之下,张昭、张纮、诸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