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祂空间 > 卷五十九 神赐礼物

卷五十九 神赐礼物

否确有此事,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故事有意思,有道理,能让人听后有所收获,便是极好的。有才华的人聪明的人,世界上有很多,我们经常也会看到,才华与聪明已经不再是稀奇之事。超越才华与聪明需要更高的智慧和好的心性。苏东坡的才华与聪明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时老师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对方是谁,多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人无完人,取长补短。平时也不可能因为某个人身上的一些不足而去全盘否定他,一棒子将人打死,给别人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大学时期,同学们做游戏,互相打分,然后自己再给自己打一个分数。等轮到小钰的时候,同学给她的分数挺高,然后她还需要给自己打一个分数,于是小钰写了个“0”。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异口同声:“啊?”后来小钰向同学们作出说明:这个0并非他们那一声“啊”背后所认为的,她对自己的全盘否定。时常认可、肯定自己,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刚刚那个0是提醒时刻把自己归零,不要对过去每份试卷上的好成绩得意忘形,哪怕是工作以后,亦是如此。只有让自己以一种空杯谦恭的心态,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进来。同学们听后又“啊”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又有人问这世上真假之事太多太多,怎样知道哪些故事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那世间的“真”和“假”难道是可以混淆的吗?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你到古董店去,你看那个古董很喜欢,你就问他:“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这个不是假的。”他为什么不说这个是真的,他只说这个不是假的?什么道理?意思就是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你说这个玉璜它就是玉的,那是不是当年用的那个玉璜?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敢说它是真的。你看,这就给我们很深的一种印象:就是说真的跟假的,它不一定是相对的。大家从《易经》的观念里面去看,比如说有两个圆形相交,你很容易想到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最多的东西是什么?是两圆相交的那部分:就是它非真非假,又真又假。那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开始搞不懂了,真的跟假的都很少,那最多那一部分是什么呢?一个字就叫“实”。所以,我们现在读老子的书,你一定要记住真假当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实”。所以中国人经常讲:“我们说实话……”很少说:“我们说真话……”凡是说我们说真话,大部分是假的。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实话。你看科学,说要追求真理,现在都知道了,做不到。因为真理是:谁都不知道的才叫真理。我们的科学,只能告诉我们实话。所以你看,这件事情经过科学的证实,我们没有用“证真”这个词。“证真”,那谁也不知道你是真的假的?我是“证实”,为什么?我看到了,我做实验了,你看用实验,没有用“真验”。所以这里有两句话:我们先把它们搞清楚,到底是眼见为真,还是眼见为实?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眼见是实,因为我们知道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是究竟它真不真呢?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不真的。因为有那么多的颜色,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部分我们是看不见的。眼睛的功能是有它的局限性。真真假假,记得真假之间有个实就很好。如此看来,至于故事的真与假,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或是有了对人生、价值观更高的认识与体悟,身心受益便好。

小钰的爸爸曾跟她讲过一段话,让她印象深刻。他说:“孩子,你要是对一些事情啊或是人啊无法在当下判断出来到底是真是假,是该坚持还是该舍弃的时候,那你可以暂时把他们都放在一旁,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自会给你答案。”小钰听罢,突然在一瞬间如同沉睡千年的灵魂再次苏醒:其实当我们对一些东西心存疑虑或开始重新审视时,我们已经给自己答案了,哪里还用交给时间去等真相水落石出?我们心里面都有一杆秤,究竟是一端重一端轻,还是当下已平衡?心里早就知道,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坏”的那部分而已。生活中的“好”与“坏”是都要接受的。很多时候再坏的事情哪怕已经很糟糕了,也不会比糟糕更糟糕,有时只是塞翁失马,福祸相依罢了。只需记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写于2024年5月24日?甲辰年四月十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