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小钰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尚未踏入小学前,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孩子们简单的拼音、汉字、英文字母、算数。其他的还好,让小钰最为头疼的就是数学了。那时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数字加减一窍不通……她甚至不知道0.8和1到底谁大谁小,到底填大于号还是填小于号……为此,年纪小小的她十分忧愁。每当她咬着香甜清脆的苹果,想到这些令她脑壳儿疼的数字,她瞬间觉得,手中的苹果也不甜了……她十分担心,日后长大了,万一去商店里买东西,比如说买两块钱的东西,由于没带零钱,她给了对方十块,那对方究竟应该找几块给她呢?这样一来,即使对方多找或少给她都不知道,岂不是很麻烦?说来也是颇为奇怪,小钰知道1加1等于2,知道2加2等于4,但若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就是不知道正确答案,当同学告诉她等于5时,她就很好奇,这5究竟是如何来的,尽管有演算的过程,但她依然费解。那场面就像姜子牙坐在街边卖面,一分钱没有赚到,反而将面粉白白送人,最后面摊还意外被毁,被妻子各种嫌弃。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说来也确实有趣,在小钰踏入小学没多久,她一夜之间就搞懂了2加3等于5,13减9等于4……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之,就是明白了,也知道0.8为什么比1小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告一段落后,另一个头疼的问题又出现了:小学的语文课本有一些4-6格的彩色配图,属于看图说话系列,主要帮助学生练习写作和语言表达。那时,老师总会让全班同学集体站起,同桌之间对着课本上的配图,讲述图中表达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组织阐述出来,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像人们平常聊天一样。当所有人都在规定时间讲完这些配图中的内容陆续坐下时,唯独剩下小钰自己鹤立鸡群,每次都是如此,因为小钰看着那些生动稚气的配图,却一个字也讲不出来,老师也颇感奇怪,平日里的小钰尽管话不多,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是很强的,老师非常清楚,于是,她叮嘱小钰多加练习,也并没有多说什么。更奇葩的事在后面,平时成绩一般般的小钰,每次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全是满分,她完全是自己答的题,在批阅试卷时,也震惊了老师:平日里马马虎虎算数总出错的小钰居然没有一题是失误的,而且看图说话的作文写的相当好,比班级上平时学习靠前的同学写的都要精彩。在后来的家长会中,老师无意中和小钰的父母提到了这些令人费解的事,小钰的爸爸妈妈只是笑了笑,因为他们的女儿平日里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作为父母早已习以为常。
小钰知道,虽然自己当时的数学成绩还算不错,但将来注定要偏科的,因为高年级的数学,她并不擅长,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早早料到一切,于是,便沉下心来,将自己擅长的学科,尽力做好。那时的小钰,每到周六周日,会随着爸爸一起去舅舅的单位玩耍。舅舅当时负责雕刻墓碑的工作,尚未进入学校教书前。在小钰看来,雕刻墓碑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从碑文一笔一画雕出凹凸的立体刻面,不仅要保证字迹工整,还要确保后期描金、描黑均匀,这样的墓碑整体看上去才美观,她当时很佩服擅于书画的舅舅,那份一丝不苟的细致。舅舅不忙的时候,偶尔会教小钰算数或是数学方面的知识,但她不是很感兴趣,她认为:对于不擅长的事情不要为难自己,只要尚未影响日常生活,或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替补解决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没有必要将自身困在那些条条框框里,实在是枯燥乏味。两年后,也就是在小钰读三年级时,舅舅又重新回到校园继续教书的工作,那时,小钰的英语老师兼美术老师和语文数学老师,与舅舅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每当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称赞小钰的功课好、手绘能力超强的时候,数学老师就说这小姑娘偏科,而小钰的舅舅又是个好面子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外甥女样样都要超过别人,这样,他在老师们的面前脸上有光。每次,小钰在回外公外婆家时,舅舅和舅妈加上骄傲的哥哥,总念叨小钰数学偏科如何如何,会影响将来的成绩,谈论总是围绕这个话题,导致小钰特别反感。那时的哥哥数学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舅舅和舅妈经常拿着哥哥的数学成绩在小钰的爸爸妈妈面前炫耀,小钰的爸爸笑着说:每个孩子擅长的事不一样,不必勉强,妈妈也认同。但小钰的舅舅和舅妈,包括哥哥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是对小钰冷嘲热讽,尤其是舅舅和舅妈,在称赞哥哥的同时,还不忘踩小钰一脚,在小钰看来,他们的这种极为功利化且通过贬损他人来抬高自身的行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