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抗战之烽火众英雄 > 第100章 光华门之战之血战完

第100章 光华门之战之血战完

桥梁爆炸,惊骇了后续想要过河的日军。

而冲过河的鬼子注意到自己后路被断,心里也是惊慌一片。

而城下国军见到这一幕,反而士气大振,知道机会难得,各部指挥官趁机下令部队冲锋,务求全歼的过河日军。

但这些侵华初期的老鬼子也着实强悍,很快就从惊慌中稳住了军心,小队、中队无需号令,自动占地结阵死守了,绝境之中爆发出了舍拼死一搏的疯狂与国军死命厮杀。

这个时期的日本陆军,不光装备精良,后勤充足,兵员更是全国精挑细选出的青壮,不仅训练日久,更经受了多年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对战争显得十分狂热,以战死沙场为荣耀,都是些哪怕身处绝境也决不投降的死硬份子。

可以说此时的鬼子正是战力最巅峰的时期。

小王此时正混迹在一个不认识的国军部队里跟鬼子战斗,他在跟两个鬼子机枪组交战时就和自己所属的部队失散了。

这小子开战之前还想着要团队合作呢,哪成想一开战自己就搞成独狼模式,还是当兵的时间太短,没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此处正面几个排的国军士兵正端着枪朝着占据着另一处战壕死守的日军对射,他们的兵力差不多是半个小队吧,因为枪法和技战术都没有对面好,现场指挥作战的军官几次组织的正面冲锋都被鬼子的机枪压制住,胆子大不要命的想要冒险冲过去的国军战士都被小鬼子的步枪兵精准射杀,我方城墙上的轻机枪又被掷弹筒不停地骚扰,重机枪又暂时不敢上来,没法有效的支援下面的战斗。

虽然就这样硬耗也能耗死对方,但成本消耗太大,不论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

正面久久拿不下,正常做法就是想个办法绕到侧面偷袭对方,或者集中火力打个防御漏洞出来,但只要国军稍有动作,面对的鬼子就会给对岸的日军发信号,然后不管是绕到的队伍还是集火的人员都会被迫击炮和掷弹筒哐哐的往头顶上砸,属于行动还没开始就先遭受严重打击,这就是对方有充足的曲射火力而我方没有的下场。

小王所在的位置距离日军所在的位置正好卡在一个很尴尬的距离上,扔手榴弹除非站起来否则扔不过去,可只要在堑壕里露出大半个身子肯定就是被对方当靶子的命,用手里的驳壳打有又发挥不出手枪原有的威力,弹匣打光都不一定命中一个戴青绿色钢盔的脑袋,本来捡来的子弹就不多容不得这么浪费。

想要手里武器发挥应有威力还是要钻进对方的战壕里打近战才行。

真实的战场上上演孤胆英雄的戏码,这事光想就知道是十死无生的结果。

小王从前不是一个胆量很大的人,哪怕到现在在战场上泡了几个月成老油条的他也不敢说能完全做到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程度,可只要看到鬼子那身屎黄色的军装,他就会回想起历史上这些东洋矮冬瓜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罪行,心里就憋着一口气想喷出来。

这也是他屡次因冲动而涉险的原因。

再次亲眼看到几个不怕死的国军士兵冲出战壕呐喊向鬼子冲锋时,感性又一次胜过理智,他心一横,抱着“大不了就是个死嘛,这些日子爷们早就赚够本了”的态度,出发前最后检查一遍枪匣里的子弹,从刚送上来的手榴弹箱里抄起一大堆手榴弹插在腰带上,大吼一声翻出战壕加入冲锋。

日军见到又有支那士兵冲过来,故技重施赶紧招呼两挺机枪交叉扫射,虽然留在堑壕里的国军拼命掩护同伴,开枪压制日军两组机枪手,但只是短短的一个照面冲锋的国军还是被撂倒了四五个人。

机枪压制,步枪点名,后方有协调来的掷弹筒辅助轰炸,虽然套路很老但胜在有用,将前头冲的最狠最不要命的愣头青打死后,其余的自然而然的就往后退回原来的战壕,二十几人的日本鬼子在这狭小的地面第五次化解了国军的攻势,只不过在他们刚松一口气,庆幸又多撑五分钟的时候,却没注意到前方尸体处,有一个正面倒地的尸体还有这动作。

在鬼子机枪刚响那会,小王就应声倒地装死,跟随着自己的感觉向前缓慢移动,只要预感到自己有危险他就老老实实的趴在地上当尸体,觉得安全就继续悄悄往前靠近,那状态就好像上海时第一次去炸碉堡一样,又苟又阴险。

虽然想着和敌人以死相拼,但想要取得胜利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嘛,一味的冲锋硬打那是莽夫所为,暂时的苟且是为了取得成功所用的手段,只要最后能炸了对方的火力点,钻进敌人的战壕内部为后方队友打出个缺口,那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