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大爷明显是不能更纯的广东人,口音重得感觉他随时能掏出一串钥匙去收租,而短短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放完,教室里已经笑倒了一片。
刘教授切换到第二个视频,是个东北大哥,一句“嘎哈呢,样不样银缩话了,我寻思我也妹有口音捏”更是让另一片还没来得及倒下的学生摔地上了。
“最后一个视频,大家可以猜猜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刘教授播放之前,说道。
标题叫做《恶魔 之 语》,视频里带了字幕。
然而,每一个字都是汉字,偏偏和说出来的话一个也对不上。
当所有人带着满头的问号,捂着笑疼的肚子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童煦捂着同样笑得抽抽的肚子举起手。
“温,温州话。”
他们那边的方言。
“对,就是温州话。”刘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打开PPT,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口音。又或者更严谨一点:发声方式与共鸣。”
意想不到的有趣开场,让学生们今天听得格外认真。
除了陆渝以外的学生们基本都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南北方,甚至各个不同省份的人在方言上听着有差别,是跟发声习惯和共鸣腔有关系的。
“粗略地来看,北方人的体格相对高大,声带也更厚,同时因为纬度高气温低,古时候生活在北方的祖辈们嘴唇和脸颊容易冻僵,因此会更依赖胸腔共鸣,这样的发生习惯也就一代代地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