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26章 答疑解惑

第726章 答疑解惑

说到底,世界上总是存在曹爽这种人的。\7^0\0′t?x,t/.`c/o?m′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大将军曹真之子,也知道他得皇帝看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兵的三代宗亲之一。曹爽也在所有人的注目下开始了自己在军队中的生涯。

有人对曹爽抱有期待,也总有人事不关己,在旁袖手等着来看曹爽的笑话。

曹爽也明白这一点,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入了田豫麾下作士卒,而后又一步一步从士卒、什长、百人将、都尉升至校尉,虽拔擢比寻常武官快了许多,但也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经得起推敲。他父亲曹真也时常敲打他,以免他在皇帝身边为任而焦躁,故而曹爽对父亲的尊敬中也夹杂了一丝畏惧。

甚至于此番出军,皇帝钦命姜维和曹爽二人统兵,此事提前告诉了姜维、却没有提前通知曹爽,曹爽对此是且惊喜、且意外的。

不过,对于诸位将领来说,曹爽领五千辽东步卒尚在可以理解的范畴之内,姜维督胡骑和营州属国步卒共一万五千,这明显有些过于超拔了。众人皆以为姜维与曹爽二人能力、升迁相似,却不知在皇帝心内,二人之间始终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继曹爽之后,曹真又点了步兵校尉卞兰、越骑校尉甄像、长水校尉段默三人负责侍卫君前。卞兰与甄像都是忠诚大于能力的外戚,负责戍卫之事再合适不过。!咸_鱼-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而长水校尉段默行事夙来稳重,时人皆说他与镇北将军桓范类似。

曹真只对主将进行分派,余下的诸多寻常两千石将领就不劳曹真亲自嘱咐,而是由枢密副使刘晔进行军法、军纪和阅兵事宜的再次重申。

就在刘晔说话的当口,董昭也在观察着诸位两千石将领的神情。站在各位主将之后,最前方的就是五校尉和武卫军、羽林右军的将领们。

典满、李基、邹轨、王颀、王秘、王式、苏尚、董弼、李隆……一张张面孔董昭尽皆认得,此番攻吴之中,不知他们又会立下何等功勋呢?

议事过后,诸将告退,从堂中依次退走。

董昭看着他们的背影,捋须缓缓说道:“再有四日就要校阅,而后开拔伐吴。既是在国境之内沿着淝水、巢湖、中渎水行军,诸军按照顺序依次开拔总是无虞的。”

“子丹。”董昭斜了曹真一眼:“老夫方才看你家昭伯,点将之时似乎紧张得很。”

“是吗?我倒没有多留意。”曹真哑然失笑:“区区五千辽东步卒,算上他的一千骑,不过六千人罢了。大丈夫领六千兵又算得了什么?还是他内里定力不足,修养欠佳。”

“话也不是这般说的。′w^a~n!g`l′i\s.o′n¢g\.+c·o^m·”董昭笑道:“昭伯领了这六千军队,也占了大将军所督军队中十分之一还要多。”

刘晔迎合道:“确是如此。”

“此番朝廷大起马、步、水军二十五万,分六路伐吴,满征南、夏侯平南、桓镇北三人合计十万五千,扬州处合军十四万五千。陆征东的水军分走五万,沿岸码头上戍卫又用了五千辽东兵。这就剩下九万人了。”

“九万人又分两路,毌丘领军本部五千、骁卫一万,扬州外军之中的夏侯、曹、蒲、胡四将的两万一千兵又给了他,这便只剩五万四千兵。”

“在这五万四千人中,昭伯领兵六千,乃是九一之数。”刘晔笑道:“我等且看昭伯如何建功。”

“但愿吧。”曹真淡然点头:“只望他不辱没门第就好。”

“不过,”曹真也开始感慨了起来:“同样是领兵出征,同样是行前点将,今日点将与以往有许多不同,却一时说不出来。”

<div style=“display: lex; justi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lexstart;“>

<div id=“p158121pc“ dataormat=“audio“ datalazy=“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顿了一瞬后,曹真失笑道:“以往都是在我的大将军军帐之中,只不过这次是在枢密院的正堂中。”

董昭在旁淡淡说道:“国家制度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才虽说大将军这一路只有五万四千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