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都算是老熟人。
种师中是种家人,算是朝中大将,王禀王总管的名头在整个大宋也是响当当的,苦守太原数百天誓死不降,被人传颂。宗泽也是有名的将领,后来被叶霄游说,跟了叶霄。宗泽那边文章是随军北伐前留下的,现在宗泽人已经在太原了,据说那支三千人的精锐以后要归宗泽统御。除了这些军事相关的文章,其中还有两章是新城财务部部长宋时轮的专访。两张专访,一张是关于新币的,一张是关于战争对新城财政的影响。按照上面的说法,和金人开战,不光不会影响经济,甚至对新城的经济有促进作用。其余几篇文章,有关于农业的,关于新城工厂技术突破的,甚至还有讲家庭生活的。赵佶看完,脸上表情很复杂,看向了自已儿子。“你从这日报上看出了什么?”赵桓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有些不屑的样子。“不过是写给那些乡野村夫玩笑的东西罢了。”“用词粗鄙,字句平白,实在称不上文章二字。”赵佶叹了口气。“我第一次看到报纸的时候,想法和你一样。”“可我刚刚仔细的看了看。”“这上面的用词用句虽平直粗鄙,可其中的内容却大有门道。”“上面关于北方的战局,连续三篇文章,从各个方向说明,即便完全不懂这方面的事,看完之后,心中也会有种,确实如此的感觉。”“你看新城那些人,因为北面的战争可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担心?”“这就是他们厉害的地方啊。”“至于那些讲新币,讲什么经济,讲技术的,想必也是为了同样的目地。”“新城用报纸,将自已所想,变成百姓所想,润物细无声一般,将新城变成了自已想要的模样。”“厉害啊!”就在这时,茶馆门口又来了一人。来人拱了拱手,算见过礼,走了进来。“官家来访,没有好好接待,是我们轻怠了。”叶昊笑着说道。在新城这些年,叶昊早已不是当初那些青涩少年,即便面对赵桓赵佶以及朝中几位重臣,也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面前这位新城真正的掌权者,从临安来的一众人自然是认识的。“我既然是微服出行,自然不需要那些排场。”“新城这边总是有些新东西,我也好奇的紧,想来看看罢了。”赵佶说道。现在的皇帝虽说是赵佶,可因为没了外部压力,赵佶已经慢慢的把权利握在了自已手中,皇宫中真正说了算的,还是赵佶。出门在外,面对新城真正的管理者,交涉的也是赵佶。“官家来新城,新城百姓自然是欢迎的。”“若是有时间,我可以让几家工厂安排人,带官家和几位大人参观一番。”“第一钢铁厂,住造局,纺织厂那边,做出了不少新鲜东西。”叶昊笑道。新城的这些工厂,经常组织参观。不过平日参观的人是那些外来的富商,让他们看到这些工厂的实力,才好让他们多在新城投钱。反正这些新机器新技术,参观是学不走的。即便得知了某一个环节的技术,没有一整套的生产流程和配套产业,也是白费。工业越发展,就越复杂,要完成一个东西,越涉及方方面面的东西。 “参观就算了吧,今日来的仓促,你我都不是那么方便。”“等以后有机会,我再来参观。”赵佶心里对那些工厂是好奇的。想看看那些卖进临安城的商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又精致又便宜。不过今天他必然是不能同意的,不然会被叶昊牵着鼻子走。“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了。”“新城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当然,城外那一千人,其实没有必要,新城很安全。”“我们的治安队和城外轮休下来的士兵,可以应对任何威胁,可以保障新城在任何情况下的安全。”叶昊说完,转身便离开了。赵佶许久都没有说话,过了半刻钟,才挥了挥手。“让新城外候着的禁军撤了吧。”一旁的大太监连忙道。“官家,不可!”“若是没有禁军保护,新城的人对官家不利怎么办!”赵佶笑了一声。“呵,新城人真想动手,那一千禁军能有什么用?”“朕的禁军,遇到金人闻风丧胆,即便有十倍人数优势,也难以一战。”“新城外那些士兵,面对数倍于自已的金人,能追着打。”“禁军没和他们交手过,可交手了是什么结果,我们心里都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