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而言,能不犯错误,就已经是一件功劳。
那些来自新城的官员,则协助各城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半年的时间,各城的行政部门,依然只是一个雏形,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百姓监督的机制,部分的民选,加上完备的规章制度,让各城行政机构向着好的方向前进。对于恢复区的人来说,最值得高兴的,还是自已生活上的改变。一开始的军官只是稳定秩序,等军管结束后,那些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各城协助维护治安,维护秩序。各城自已的职能部门开始按照新城的工商业政策重新恢复各城的活力。当然,现在掏不出那么多钱对工商业进行补贴,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下,让工商业自发的发展。时至今日,工商业在整个恢复区算是重新活了过来,农业也在大力的推动下,没有耽误收成,顺利秋收,保障了明年一年的粮食问题。“国师他老人家真是我们的救星!”“不用交人头税,而是按照实际产粮量和实际收入交税,我觉得很合理啊!”“咱们家收的粮食多,多交一点,剩下的粮食也够我们一家吃,还能卖一些赚点钱。”“隔壁老吴头腿瘸了,那三亩地没伺弄好,收的粮食都不够自已吃,人家收税的人去老吴头家里一看,确实困难,就按最低标准收了一成的税。”“老吴头感恩戴德啊。”“要是按照人头税收,老吴头那点粮食加起来都不够交税的。”“现在收一成,日子不好过,可好歹能活下来不是吗。”“可谁想得到,转天官府就来人了,说老吴头有残疾,年纪又大,满足那个什么低保的标准,给了他不少粮食。”“听说以后每个月都能领。”王老头说着扫了自已几个儿子媳妇一圈。“我知道,咱们家种的多,交的税多你们心里不满。”“可你们懂个屁!”“咱是靠天吃饭的,真要有个荒旱年,家里揭不开锅了,国师他老人家也能让咋能活下去。”“他老人家是仁慈的。”“咱们家收那么多粮,不用给地主交,不用交那些杂税,甚至税还没以前的人头税高,你们有啥不满意的。”“这叫什么,老有所养!”“再加上村里开的那个学堂,教娃娃认字,那些爹妈死在金人手里的孩子还给管饭。”“这叫什么,少有所依!”“咱村里以前那个先生说过,老有所养,少有所依,这是出圣人了啊!”“我把丑话说在前面,谁要是再敢对国师有不敬,我打断他的腿!”整个恢复区,像王老汉这样的家庭成千上万。新的农业税制度在秋收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然,这种反响是正面的。按照叶霄的规划,农业人口取消了人头税和各种杂税。现在农民种地只需要交一次税,就是收成的时候,按比例交一笔。按照地里种的不同东西,交的税也不一样。 地里种的蔬菜若是自已吃,是不用交税的,若是售卖,则按照小商贩的市场交易税来算。不光蔬菜,各种经济作物,如水果,药材等,都是按照销售的额交商业税。而各种主粮,则是另外一种算法。地里的粮食,根据不同粮食的产量,每种粮食都有一个最低标准。若是一户人种植的各种粮食加起来达不到最低标准线,则只需要上缴一成作为税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杂税。若一户人种植粮食的产量超出了最低标准,超出的部分,则需要按照一成五上缴。从最低的一成,到最高的五成,中间分了十几档。对于一般的三口之家来说,家里有个三五亩地,产量也达不到第一档的上限,只需要交一成。可这个时候各村有大量的大家族和留存的地主。这些手中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人,受影响最大。毕竟,一家三口算一户,一个地主一家几十口,也算一户。掌握少量土地的人,交一成,可掌握大量土地的地主,每年收入的粮食数量是一般小家的几十数百倍。其中符合最低标准的量交一成,然后逐级往上,然后大部分超过最高额度的粮食,全部要交五成!一成对于百姓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轻税,而五成,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算重税了。对于掌握了大量土地资源的地主和大家族来说,这简直难以接受。而这个时候,各地政务部门,似有意似无意的出台了新的户口制度。官府会保障户口分割后的各户财产。这意味着,一旦分家,分家时的财产分割,是受法律保护的。要办理分家分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