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站在李府府邸的窗前,望着外面繁华热闹的街景,心中却满是惆怅。在这京城之中,他最近混得风生水起,黑白两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他心心念念的,是辽东碱厂堡那片广袤的土地,那里才是他真正的根基与牵挂。
此时,屋内的李允儿正轻轻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眼神中满是即将为人母的温柔与期待。秦墨转过头看向她,心中更是焦急万分。他知道,近期若再不回碱厂堡,等月份越来越大,这一路的颠簸对允儿和孩子来说都太过危险。
万历皇帝对秦墨的依赖与日俱增,近些日子更是三番五次地试探,想要将他彻底留在京城为官,并多次许以高官厚禄。加官进爵对秦墨来说,仿佛是轻而易举之事。但秦墨清楚,自己的根基在辽东,那里有他曾吹过的牛逼还未完成,他怎能就此被困在这京城的繁华牢笼之中?
青春无价,必须用有限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况且他也不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
思索良久,秦墨终于下定决心。他铺开纸张,蘸墨挥毫,写下了一封只有牛初儒和他能看懂的密信,上面是一串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字。这串数字实则暗藏玄机,传达的信息是让牛初儒想尽一切办法,去惹怒女真人和附近的蒙古部落,挑起他们的怒火,使其大举进攻碱厂堡周边地区。只有这样,朝廷才会感受到压力,从而有可能放他回去主持大局。
秦墨深知此举风险极大,但他已别无选择。他将密信小心地封好,唤来自己的心腹,低声嘱咐道:“一定要将这封信安全地送到牛初儒手中,切不可有任何闪失。”心腹领命而去,秦墨则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在京城的日子里,秦墨每日都在表面的风光下暗自筹划着返回辽东的事宜。他频繁与碱厂堡信件往来联系,同时也在留意着朝廷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与辽东局势相关的消息。
而远在辽东的牛初儒收到密信后,立刻明白了秦墨的意图。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一旦稍有不慎,不仅秦墨回不来,整个碱厂堡都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他也清楚秦墨的决心,于是开始暗中行动起来。
牛初儒利用碱厂堡谍报组织红舞鞋潜伏在各处的探子,巧妙地挑起了一些与女真人和蒙古部落的小摩擦。他先是散布了一些关于碱厂堡防御空虚的假消息,引得那些部落的探子蠢蠢欲动。接着,又在一些贸易往来中故意制造纠纷,让矛盾逐渐升级。
女真人和蒙古部落本就对碱厂堡这片富饶之地虎视眈眈,在牛初儒的蓄意挑拨下,他们开始蠢蠢欲动,小规模的试探逐渐增多,碱厂堡周边的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
朝廷很快就收到了辽东边境不安的消息,朝堂之上也开始议论纷纷。一些大臣主张加强辽东的防御和军费,而万历皇帝并不想增加辽东的军费,此时国库空虚,各地欠饷严重!是真没银子!这也让万历皇帝意识到,或许放秦墨回去就能解决此刻碱厂堡的局势。
秦墨在京城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但他也明白,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变数和挑战等待着他。
随着李允儿的肚子越来越大,她的心情也愈发焦虑。秦墨每天都会陪在李允儿身边,给她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讲他们未来的生活,试图安抚李允儿的焦躁情绪。而李允儿也深知秦墨的心思,她虽然担心路途的艰险,但也理解秦墨试图挣脱牢笼的决心。
在等待朝廷决策的日子里,秦墨没有闲着。他开始暗中筹备返回辽东的物资和人员,一旦朝廷松口,他便能立刻启程。同时,他也在思考着回到辽东后如何应对女真人和蒙古部落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巩固碱厂堡的防御,让这片土地能够长治久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辽东的局势愈发紧张,朝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终于,万历皇帝在一次朝会上提及了秦墨,询问大臣们是否应该让秦墨返回碱厂堡主持大局。大臣们对此意见不一,但大多数人都承认秦墨在辽东碱厂堡周边的威望和能力。
秦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知道,自己离回家的日子或许不远了,但他也清楚,这一路上还会有诸多艰难险阻。他紧紧握着李允儿的手,说道:“允儿,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与你和孩子分开。”李允儿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相信秦墨,也期待着能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而此时的牛初儒在辽东也做好了迎接秦墨回来的准备,他加强了碱厂堡的内部防御,安抚了百姓的情绪,等待着秦墨的归来,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