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且注重代码质量的编程风格,虽然开发速度可能相对不是最快的,但他所负责的项目后期维护成本低,很少出现漏洞。
然而,公司为了追求项目快速上线,更看重短期内的开发效率,设立了以完成项目数量和速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晋升标准。
为了能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获得晋升机会,这位程序员不得不改变自已的工作节奏,开始追求速度至上,牺牲了部分代码质量。
从心理角度分析,他陷入了一种矛盾且焦虑的状态。一方面,他深知自已坚守的编程理念对于项目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内心深处是认可并珍视自已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的。
但另一方面,职场晋升所带来的成就感、认同感以及可能带来的更好发展机会,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让他害怕因不顺应公司标准而被边缘化,失去在职业道路上更进一步的可能。
这种对职业发展的担忧和对既有理念坚守的冲突,使他在两难境地下做出了违背本心的选择。
尽管他最终凭借完成的项目数量达到了晋升的要求,可内心却十分纠结和痛苦。
他深知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自已一直坚守的专业理念,也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自已的职业声誉,但又害怕不顺应公司的标准就会被埋没,失去发展的机会。
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他虽获得了职位上的提升,却在工作中丢失了那份纯粹的热爱和成就感,仿佛只是为了满足外界的标准而机械地工作着。
在赶项目进度的过程中,他经常加班到深夜,身心俱疲。曾经,他会为了优化几行代码,反复测试、调试,确保万无一失,可现在只能匆匆写完就提交,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有一回,因为代码质量问题,项目上线后出现了一些小故障,虽然及时修复了,但他还是遭到了领导的批评,这让他越发怀疑自已的选择,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此时,他内心的挫败感达到了顶峰,觉得自已不仅背离了自已的专业原则,还没能在新的工作节奏下做好工作,开始质疑自已的能力和职业选择,工作的积极性也愈发低落。
而且,随着职位的提升,他需要管理一个小团队,可他习惯了独自专注于代码编写,对于管理工作并不擅长。
但公司的晋升路径就是这样要求,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团队协调、人员安排等事务上,自已写代码的时间越来越少,技术能力也开始有所退步。
看着曾经熟悉的代码变得有些陌生,他心中满是失落,觉得自已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离自已真正热爱的技术工作越来越远,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挣脱出来,只能在这种矛盾和痛苦中继续前行。
在心理上,他对自已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混乱,不知道自已到底是应该做回那个专注代码的技术高手,还是努力去适应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迷茫进一步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工作的无力感。
另外,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也常常成为影响人们掌控自已人生的因素。有些员工过于在意同事的看法和评价,在团队合作中不敢表达自已的真实观点,总是随声附和多数人的意见。
例如,在一次重要的项目讨论会上,团队成员们在讨论项目的推广方案,一位员工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采用小众但精准的营销渠道会更契合项目的目标受众,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然而,当他看到大部分同事都倾向于选择大众熟知的传统推广渠道时,担心自已提出不同意见会被视为异类,影响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便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默默地选择了跟随大家的想法。
从心理层面剖析,这类员工往往有着较强的社交归属需求,渴望融入集体,被同事们认可和接纳。他们害怕因提出不同意见而引发冲突,破坏与同事之间和谐的关系,担心自已会被孤立,成为团队中的“另类”。
这种对社交排斥的恐惧心理,远远超过了他们对坚持正确观点、展现个人专业能力的渴望,所以宁愿放弃自已的想法,也要维护表面上的和谐氛围。
结果,项目在按照大众渠道推广后,效果并不理想,投入产出比远低于预期。
这位员工虽然不用承担提出不同意见可能带来的社交压力,但看着项目不尽如人意的成果,内心满是自责和懊悔。
他意识到,自已因为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放弃了对项目负责、对自已专业判断负责的机会,将本应掌握在自已手中的项目决策权交给了他人,最终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
事后,团队复盘时,大家都在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这位员工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