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直击人性 > 第350章 男人离婚是本事,女人离婚就备受嘲讽

第350章 男人离婚是本事,女人离婚就备受嘲讽

民政局的红色印章落下时,同样的离婚证明,在世俗目光里却有两副面孔。_x,s+h!a¨n+j~u-e^./c¢o/m!男人揣着它,常被解读为“及时止损的魄力”“挣脱错配的本事”;女人握着它,耳边却总缠绕着“不安分”“没人要”的低语,若再带着孩子,那声“单亲妈妈”更是像被贴上了无形的靶纸,引来无数明枪暗箭。

这荒诞的双重标准背后,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文明社会的角落里,死死禁锢着女性的生存空间。

封建伦理的核心,是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千年教条,早已将婚姻完整异化为女性的最高价值。

男人的价值系于功名、财富、社会地位,婚姻不过是其人生版图中的一块拼图,碎了可以重拼,甚至被赞为“有勇气推倒重来”!

而女性的价值,却被粗暴地捆绑在“妻子”“母亲”的身份标签上,婚姻的破裂便意味着价值崩塌。

这种逻辑里,女性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需要依附婚姻证明自身存在意义的物品,物品若有破损,自然该被挑剔、被贬低。¨3¢8+k+a·n+s\h·u′.*n!e\t-

文明社会的进步,虽砸碎了不少封建枷锁,却没能彻底清除其根系。法律早已赋予男女平等的离婚自由,但隐性的社会规训从未退场。

当单亲妈妈独自接送孩子时,总有人揣测“她男人是不是不要她了”;当她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时,会被议论“一个女人家抛头露面,肯定不安分”;甚至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都会被旁人暗指“没爸爸教就是不行”。

这些细碎的恶意,像针一样扎进生活,本质上都是男尊女卑的变种:默认女性无法独立支撑生活,默认离婚是女性的污点,默认单亲妈妈理应处于弱势、活该被轻贱。

更令人心寒的是,那些欺负单亲妈妈的小人,往往深谙这种社会偏见的杀伤力。他们知道,用“离婚女人”“带娃累赘”这样的标签攻击女性,成本极低却能精准戳痛软肋。

或许是职场上被故意刁难,只因“一个单亲妈妈能奈我何”;或许是邻里间被散播谣言,只因“她没男人撑腰,好欺负”。丸??鰰戦 已发布蕞鑫章結

这些恶意的根源,并非单亲妈妈真的有错,而是施暴者笃定:在残存的封建观念里,女性的不完整就是原罪,欺负这样的人,甚至能换来某些同样抱持偏见者的默许。

现实中,这样的偏见正以更具体的形态渗透在生活缝隙里。职场调研显示,近三成单亲妈妈在求职时被问及“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而同等条件的单亲爸爸被问到该问题的比例不足一成,仿佛独自带娃是女性天然的负担,却成了男性“顾家的加分项”。

社区里,单亲妈妈若晚归,常会被邻里侧目议论“肯定在外不学好”;而单亲爸爸晚归,却可能被称赞“为了孩子拼命打拼”。

更扎心的是教育场景:当孩子出现调皮行为时,老师对单亲妈妈说的往往是“你一个人带娃不容易,但也得管严点”,潜台词是“你没男人帮忙,没管好是你的错”;对单亲爸爸则更多是“一个大男人带娃不容易,多费心了”,字里行间是默认的体谅。

在农村,这种偏见更是被放大成赤裸裸的生存压力。村口的老槐树下,永远聚集着搬弄是非的情报站,单亲妈妈赶集买件新衣服,会被嚼舌根“刚离婚就打扮,想勾引人”;若起早贪黑种地挣钱,又会被议论“女人家抛头露面,男人都不如”。

分宅基地时,村干部可能打着“没男人撑家”的旗号克扣面积;孩子在村里受了欺负,对方家长敢指着鼻子骂“野种”,只因“没爹的孩子好欺负,他妈也不敢怎样”。

有位农村单亲妈妈曾说,最难过的不是农活有多累,而是收玉米时,明明自己种的地产量更高,却被同村人阴阳怪气“要不是靠男人帮衬,她能有这收成?”仿佛女性的勤劳与能力,必须依附男性才能被承认。

这些细节里藏着的,正是封建余毒的现实投影:社会依然在用“婚姻是否完整”“是否有男性支撑”作为衡量女性价值的隐性标尺。

男人离婚后,社会默认他有资本重新选择;女人离婚后,却被预设“失去了依靠,必然过得辛苦狼狈”。这种预设本身就是一种贬低,它否定了女性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否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