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大战之后也该继续派出探马侦查,这在以前都是被忽略掉的。
就比如今日之战后徐晃会带着两百残兵去哪里?
是回温县,还是去找宋果,又或者其他地方?
这些情况对后面的战斗可能都有关联。
而且徐晃遁走之时身边不到两百兵卒,当时若派人尾随追踪获知其去向,是不是就有机会伏击生擒于他。
一想到徐晃现在只是杨奉手下的小校官,招降他的可能性极大。
那可是名震天下的徐公明,若是无法在他未发迹之前招入麾下,以后再想获得他的效忠可就难如登天了。
杨奉是骑都尉。
自己现在也不差是河内郡都尉,只要耗走了西凉军就是名正言顺的河内二把手。
比出身,二人都是黄巾。
杨奉能让徐晃效力,自己为何不能。
当然前提是要击败徐晃或者生擒与他,才有可能实施招降。
想到这里裴元绍再也不愿耽搁,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
招降徐晃哪怕只有一点可能他也尝试一下。
他把裴野叫来,令他立刻带一营探马,循着蛛丝马迹去追查徐晃带着残兵究竟去了哪里。
…………
徐晃带着手下撤到野王和温县的交汇处,在此过了一夜。
来时八百如今只剩不到两百人,这可如何向杨奉交代。
杨奉总共不到两千人马,给徐晃的又都是精锐,正是这份信任才让徐晃决定追随。
不能就这样回去。
天亮后徐晃让手下就地等候,他要亲自去找宋果。
不为找其算账,而是希望他能出兵再攻神农山。
只有毁了神农山的那座营盘,徐晃此行才算完成任务,如此才好给杨奉一个交代。
至于损失的兵卒也可凭借此功向李利索要一些人员补充。
午时抵达了丹河大营。
此地统兵之将宋果是李傕麾下心腹之一。
他驻守此地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确保李利军马的退路安全,同时他的营里还存放着从温县抢来的各种物资。
“拜见宋将军。”
“你是何人?找我何事?”
宋果见徐晃一身布衣,不像是统兵之将,心生鄙夷。
“在下徐晃,敢问宋将军可收到李将军指令!”
“你是说李副车吗?”
在宋果眼里李将军只能是李傕,至于他的侄子李利因为官拜副车中郎将,通常被喊做李副车。
“我是收到了李副车送来的书信,你有何疑义?”
“信中未让宋将军配合偷袭神农山敌营吗?”
“配合?要我配合谁,你吗?”
宋果连连冷哼,“一个小小的军中校尉还要我来配合你行事,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给我叉出去!”
李利书信上的确提到配合进攻,但言辞模糊,更是提醒宋果要以丹河大营为重。
所以其实是李利根本没看好徐晃之策。
李利担心的是丹河大营里的物资,派兵前去试探神农山敌营是想以此提醒宋果要好好坚守丹河大营,不可冒然出动。
而宋果更是早有腹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徐晃被赶出丹河大营,心中怒火无处发泄。
本以为此番带兵可以立下大功,却不想坏在了宋果手里。
如今留在野王已无用处,只能回温县把此间原因报之李利,希望他能再拨人马给他来攻神农山。
…………
裴野奉命追查西凉逃兵,搜寻了一个晚上没有任何收获。
不过来前裴元绍曾提醒他往温县方向追查。
眼前正好有两条通往温县之路。
一条是大路但是会先往西绕才能进入温县。
另一条是小路,虽然难行些却距离更近。
裴野不知该如何选择,决定兵分两路,哪边有了消息便通知另一边汇合。
大约到了中午,小路那边传来消息,终于是发现了那支逃走的西凉残军。
裴野亲自留下监视,派人返回大营禀报。
大约一个时辰后裴元绍收到消息,当即领着五百精锐出了大营。
昨日之战虽然败了却也不是一无所获。
打扫战场时收集了将近五百把西凉硬弓。
有了这些利器,不但大幅提升了战力,还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