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家父:吕不韦 > 第七章 :出征巩邑

第七章 :出征巩邑

吕轲从床上爬起来,问道:“父亲已征得王上同意?”

吕不韦捋了捋胡须,笑着点头。

吕轲起床穿衣,说道:“出征总要有个借口吧?如此出兵是不是有些草率?”

吕不韦笑道:“东周与诸侯密谋伐秦,这个借口就足够了。”

吕轲愣住了,这个借口怎么听着这么假啊?不过这世道就这样,落后就要挨打。

花了一天时间简单收拾行装,第二天,吕不韦就带着吕轲火速前往函谷关大营!

十数日后,函谷关大营内大军整装待发,一眼望去无边无际。这可是实打实的五万大军呐,大炮打蚊子,我上我也行。

秦人尚黑,远观如一片乌云,黑衣黑甲,戈矛林立,黑底红色秦字旌旗猎猎作响,整个大营鸦雀无声,只有战马的嘶鸣声!

看到这威武的军势,令吕轲想起一位故人,商鞅。

商鞅变法后设立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增长,军队的武器也大为改进,并完整配备。此时的武器分三类:远射程的弓、弩,长兵的戈、矛、戟等,短兵的剑等。

吕轲对身前的吕不韦说道:“父亲,这人数是不是太多了?对付一个东周而已,不至于吧?”

吕不韦轻笑一声,说道:“轲儿你想得还是太简单了。”

说罢,吕不韦下了马车走向军帐,吕轲也紧接着跳了下去。

军帐内,一位颇为英武的中年将领端坐帐中,见到吕不韦进帐后起身作揖道:“见过吕相。”

吕不韦笑着说道:“将军无需多礼。来,轲儿,快来拜见此战真正的领军大将,蒙骜将军。”

吕轲一听这人名字,顿时打了个激灵。

蒙骜,这可是历仕三朝的大佬啊,虽然现在的名声还没有显露。

“拜见将军!”吕轲十分乖巧地作揖。

蒙骜哈哈地笑了出来,说道:“哈哈,这位便是传说中的天纵奇才吕三公子?”

吕不韦捋了捋胡须,说道:“你可别夸他,这小子最是容易得意忘形。”

蒙骜笑了笑,走近吕轲身前,一只手按在他的肩膀上,说道:“吕三公子之聪慧人尽皆知,不像我家那木讷小子。”

说罢,蒙骜向吕不韦作揖说道:“既然吕相到了,那某这就下令大军开拔了?”

吕不韦颔首,说道:“吕某不亲战事,将军做主便可。”

蒙骜收回双手整理了一番甲胄,随后走出帐去。

吕轲摸了摸生疼的肩膀,问道:“此次不是父亲领军出征吗?为何蒙骜将军会在此?”

吕不韦伸手摸了摸吕轲的头,说道:“此战的目的可不光是巩邑,而为父名义统军,不过是为瞒天过海罢了。”

吕不韦俯身在吕轲耳边,压低声音说道:“此战表面上是讨伐东周,实则是为了麻痹六国,并秘密夺取韩国的战略要地——成皋。成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夺取此地,便可将秦国东进的桥头堡向前推进一大步,为日后攻打三晋创造有利条件。”

吕轲听着吕不韦的解释,眼睛逐渐睁大,他没想到父亲的计划如此深远。

父子二人走出军帐,吕轲看着远方旌旗招展,士兵们严阵以待。

此刻,阳光洒在连绵起伏的营帐上,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发出阵阵呼啸声。五万秦军整装待发,肃杀之气弥漫在整个军营上空,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笼罩着这片土地。

蒙骜跨上战马,身姿挺拔,他拔出佩剑指向东方,高声下令:“全军开拔,目标——东周巩邑!”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军营上空回荡。

随着蒙骜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秦军队伍开始向着东周都城方向进发。黑色战甲,红色旌旗,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在黄土大地上蜿蜒前行,扬起漫天尘土。

吕不韦和吕轲登上高台,目送大军远去。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大军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此战之后,秦国的霸业将更进一步。”吕不韦望着远方。

吕轲也点头附和:“父亲深谋远虑,孩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