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这一个月,对于蜀郡的众人而言,着实是一段艰难的时光。
在这等待的一个月里,由于不确定物资究竟何时能够到达,吕轲等人自发地省吃俭用。赈灾的粮食也精打细算,先确保郡中那些受灾百姓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灾后一个月的一天,李斯随着赈灾队伍一同来到了蜀郡。他刚一踏入蜀郡的地界,就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吕轲。
李斯整理了一下衣袍,躬身作揖,说道:“吕大人,在下李斯,奉王上旨意前来协助大人。”
吕轲作揖回礼,说道:“李先生一路辛苦,王上让你来时可有什么话交代?”
李斯说道:“王上心怀蜀郡百姓,特下令蜀郡百姓可免徭役一年,减税两年。”
吕轲听闻嬴政下达的这道命令后,脸上并未露出过多惊讶的神色,毕竟这一切都在他给嬴政的信里提到了。
“李先生舟车劳顿,是否需要歇息两日?”
李斯答道:“在下并不累,大人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吕轲点了点头,随后对身边的徐平吩咐道:“徐平,去把郦食其、崔浩、季常三人叫来。”
“是,公子。”徐平恭敬地应了一声,便转身快步离去。
没一会儿,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随后郦食其、崔浩、季常三人陆续走了进来。
三人向吕轲行礼后,吕轲看着他们,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赈灾物资已经抵达,对于这些物资该如何运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让受灾的百姓得到最妥善的安置,诸位有何建议?”
郦食其率先开口道:“公子,依我之见,应当以受灾程度为依据,优先保障房屋完全倒塌、无家可归的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受灾较轻的百姓,则适当减少物资分配量,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崔浩微微点头,接着说道:“还需考虑家庭人口数量,对于人口多的家庭给予更多的粮食和衣物等物资。”
季常也附和道:“两位说得都有道理。。”
吕轲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地点头,随后转过头看向一旁的李斯,问道:“李先生呢?有何看法?”
李斯微微上前一步,说道:“依在下之见,此次这些物资不能无偿给予百姓。”
吕轲问道:“为何?”
李斯答道:“若只是单纯地发放物资,固然能解百姓一时之急,但长久来看,他们难免会滋生依赖之心,且对于这蜀郡的整体恢复助力有限。”
吕轲又问:“那该如何赈灾?”
李斯答道:“采用工代赈的方法,组织全郡百姓参与到诸如修缮房屋、兴修水利、修筑道路等工程当中。一方面,百姓通过劳作能够获得相应的物资报酬,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另一方面,这些工程完工后,又能极大地改善蜀郡的基础设施,可谓是一举两得。”
郦食其开口道:“李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蜀郡百姓刚经历灾情,元气大伤,若是即刻让他们从事繁重的劳作,怕是有些吃不消,而且这其中的组织协调工作也并非易事。”
李斯连忙应道:“可以循序渐进嘛,先从一些较为轻松简单的工作入手,根据百姓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分工,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安排。至于组织协调方面,有郡守大人在,想必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说罢,李斯看向吕轲,等待他的回应。
吕轲沉思片刻后,说道:“就按照李先生所言,还请李先生写一份招工告示,至于报酬如何,由先生自己定夺。”
李斯闻言,心中一喜,拱手应道:“谢大人信任。”
翌日清晨,李斯的招工告示已在张贴在郡所外。告示周围围满了百姓,识字的人轻声念着上面的内容,不识字的人则竖着耳朵听着,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前往各县的传信兵和押送物资的队伍也早已整队出发。吕轲为了确保政令的执行力,特意将郡中官员分派到各个县里。
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县被吕轲慎重地交给了李斯和郦食其。李斯自不必说,这以工代赈的主意本就是他提出的,他自然是最明白其中关键与细节。
而郦食其,吕轲之所以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实则是有意培养他的才能。希望通过这次实际的历练,让他能够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日后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
这段日子以来,吕轲可谓是身心俱疲,县城里那一件件繁杂琐碎的事儿就像一团乱麻般,全都堆在了他的面前,亟待他去一一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