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青雪谣(GL) > 第二章前情往事 (16)

第二章前情往事 (16)

.....”心缘小声咕哝着,十分的尴尬。

叶青鸾的眉眼闪现出一丝不可置信,只是那么一瞬间就立刻收敛了起来,可是没有逃过就在她正对面的晏夕拾的慧眼。

“知道了...你给齐员外带个话,告诉他主子,勿忘信约”晏夕拾淡淡吩咐着。

“是...”心缘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什么都没说的小师妹,默默走了。

叶青鸾恨恨的剐了眼晏夕拾“她和你都是一个德行,无情无义,根本不懂得体量别人的心!”

晏夕拾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她“这么说她倒是对了,但是干嘛这么说我?”

“她什么都是和你学的!”

“…”

户部尚书姜钰拈着唇上的浅须,眯着眼看着国库的账目进出,他是个尚书台里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精明的一个,左相之位悬空多见,而身为户部尚书,他可以说是牢牢的把着国库的门,也把着多年来蔺家留下的那二十几家国安钱庄的基业,喀尔大军三年交战,各有伤亡,不退不进,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蹊跷...他们从来都没有妄动之意,却从来都不退兵,一直稳稳的在明夏周边,像是凭空起了一座城一样,这样不怕耗费粮草么?更奇怪的是他们大批的去明夏采购军粮,许多粮贩听说这边境大军非但对百姓不抢不烧,反而大批进粮,一个个都兴冲冲去贷银屯粮,将中原的粮食不远千里的运至边疆,狠狠的赚了一笔,而且这样便可以逃开商税,而国库每年补给农户的赈灾官银倒是只多不少,如此下去,农户温饱不去擡价,商家抑制粮价,这朝廷的银子只出不进,而喀尔也亦是如此,他不怕一场耗财又耗士气却一步不动的战役毁了他的国家么?

最奇怪的就是,喀尔盛产黄金,而不知道哪里来了这么多白银,而如今市内的金银汇兑比率不知被怎样哄擡,竟然变作了二十比一,太不荒唐了!大宋年间也不过是八比一,如今何故被擡的如此之高!也就是说喀尔每产一两黄金,就可以换走二十两银子,而大康境内市集因钱庄广发银票,为各大商家因为觉得黄金汇兑会与日俱增,存银时就将所有的白银以现率都转成了黄金,市集白银泛滥,不再流通黄金,所以都在各大钱庄里原封不动的藏着!而喀尔呢,却才区区的十二比一.,却怎么都不肯开境换金,这些市面上打着金银的旗号,而大多百姓用的却是铜钱.....如此...姜钰突然一楞,将手中的账目一摔,冲进书房中去看那封一日夜里鬼使神差的出现的书信...三年前那张倾倒众生的面庞,忽然映入了脑海,是你么?

不管这是什么时辰了,他穿好了官服,备了一辆马车匆匆的赶往宫中...

“你说什么?喀尔大军原地不动,而你却要去动它?”茹舟看着都二更天,却如此失礼的还要面圣的姜钰,脸色阴沈。

“陛下,若拖下去,恐怕大康的底子会越来越薄啊...那时就算想再募兵征战,百姓以为温饱而不愿出征,市上的赋税已经被跑外的商人逃了又逃,富的不是国,而是商啊陛下...那时候官商勾结,举兵反叛,又该如何?”古之帝王为何要重农抑商,一来怕商者靠农民发家招来祸端,二来还不是怕大多百姓舍本逐末,都想翻身,而削弱王权么?

“现在朝中无大将,好不容易喀尔按兵不动,赵将军自三年前便在家中休养,李尚书撑了三年,终是快撑不下去了,爱卿应该清楚吧,难不成你去领兵出征?”茹舟暗中思量了一番,觉得姜钰的话确实在理。

“臣一条贱命岂能与江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之安危相提并论,...臣斗胆建议皇上和大理联盟,请求大理出兵,而且大理猛将甚多,加上我大康的兵力,威力无穷,一举讨伐喀尔,定能将其一举歼灭!”姜钰认命的闭上了眼,终是没有办法,将那密信中的内容,真正的进谏给了茹舟。

“爱卿此举确实很合朕的心意,如此,我下了诏书,你充当使臣,就交由你办吧”

“陛下圣明!”

临安

两年前的临安城西北角,迁进来一家齐姓的商人...齐府修的很是简单,不似别的商贾大户那样气派和显眼,在诸多的商家府邸中,它是最低调的,可是这家府邸的主人,在这两年内,却很是轻松的在临安混的如鱼得水,商家谄媚妄图攀附,官家也总是许他三分薄面...

外人只道他是一个十分年轻又善良的员外,据说他为人谦恭,才华横溢却又不张扬放纵,他经商有道却大部分都接济了城中那些无家可归饿肚子的百姓,他既是临安寻常百姓心中的大善人,也是众多年轻女子心中的好归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