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 第22章 凉皮和肉粽

第22章 凉皮和肉粽

候调了个蒜水,切了心里美萝卜丝,焯水了豆芽。

还没到黄瓜的季节,没有黄瓜丝对於凉皮来说真的很可惜。

将凉皮拌成了辣和不辣的两种,送去了胡家和石家。

小石头听说,这就是下午他努力揉的那团面,很是开心地吃了一大碗。

把石大嫂高兴得眉开眼笑的,“这孩子平时吃个饭费劲的很,跟你家养的小猫差不多的胃口,这回竟吃了这么多。”

石友是爱吃辣的,秃噜秃噜吃了加辣的那份,额头都辣出了汗,“念真,你这手艺真行,这日后热起来了,吃这个凉凉快快的可太好了。”

胡家也是两家闹崩后第一次接到方念真的东西,胡阿婆和张氏一定要拉着方念真留下来吃饭。

方念真说还要准备明日出摊的吃食,回绝了。不过,因着她送凉皮,两家关系也算破了冰。

方念真见凉皮评价不错,自己也掌握熟练了,就把它也摆上了方记小吃摊。

因着成本不贵,所以定价比盒饭还要便宜,没想到,竟掀起了吃凉皮的潮流。

凉皮这东西,当作正餐也行,当作凉菜丶零食也可。大人偏爱加了油泼辣子的,小孩子则喜欢多加点糖,酸甜可口的。

每日一出摊,凉皮就火速卖完了,甚至还有食客大早上就开始排队,等待方念真到来。

更有甚者,直接找到了方念真的家求购。

凉皮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方念真的想象,她意识到这其中巨大的商机,但王氏偷学菜谱一事,又让她放不下戒备心。

最后也只能是找了莫大姐和石嫂子,让两人闲暇时帮自己蒸凉皮,按数量算钱。

这个挣钱方式可激发两人的干劲儿了,这不就是多做多得吗!

莫大姐带了栓子,石大嫂带着小石头,比着赛地在方念真的小院子洗面丶蒸面,一直忙活到天都黑了才回家。

即便是这样,也只是勉强供得上卖,仍然有很多人不排队就买不上。

方念真卖凉皮这十几日累得浑身都要散架子了,但是数钱也数得手软了。

刨除了成本和人工,她的净收入能抵得上她之前挣得所有的钱。现在她的小金库赫然已有几十两银子了,在新云州也算是个小康阶级了。

且每日莫大姐都带着栓子出来,不把他一个人扔在家里,这孩子话也多了,身体也皮实了些。

小石头也拥有了自己的“零花钱”,骄傲得很,干活越发卖力。

方念真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她心里暗下决定,如果到了五月,这生意还这么好做,她就盘一个小店,扩大规模。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四月底了,眼瞅着端午节就要到了。

方念真决定做一些粽子,她问过了,新云州这边多是吃蜜枣粽或白粽。方念真想做一些肉粽,不过她无法判断新云州人民对肉粽的接受度。

所以五月初一,她就推出了活动,买凉皮或盒饭,就赠一个小粽子。

粽子很是小巧,都没有手心大,一个小孩儿两口就能吃掉,大人一口就能吃没。

不过,因是免费赠送的,方念真又事先声明了这是“试吃装”,也没什么煞风景的人出来吐槽。

别看这粽子小,可比大粽子难包多了,莫大姐和石大嫂都没能包成,还是隔壁的胡阿婆技艺老道,协助着方念真包完了。

小粽子有肉粽和甜粽,并没有做区分,食客全凭运气。

大家本来听说肉粽还挺奇怪来着,从没见过最这样的吃法。但是,自从品尝了,也有一大部分人说能接受,一半的人说好吃。

只有极个别的人觉得,粽子还是只有甜的好。

方念真见状,在端午前两天就推出了粽子售卖,如今她的摊位是越摆越长了,又要卖盒饭,还要拌凉皮,现在又加了粽子。

甜粽的销量一般,毕竟几乎家家都会做,方念真卖的甜粽无非就是舍得放糖丶造型更好看。

肉粽却是卖了不少,她这可是独一份!别人家也有想模仿的,但是很难,不是肉和粽子融合不到一起去,就是有肉腥味。

端午前夜,想着也不会有吃盒饭的,方念真干脆把时间都用来准备粽子上了。

端午当日,她便只卖粽子,把粽子卖光了,便回了家。

她和莫大姐约好了一起过节,莫大姐回家换了身衣裳,就带了栓子过来。

大福已经熟悉了栓子,栓子很是喜欢小动物,他真得是个很细心的小朋友,还给大福带了礼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