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乃黄花》第七十章进宫
时间有时候很慢,有时候就很快,特别是对于老年的朱元璋,他觉得的时间就是看得见的终点,越来越不够用。他随着身体的衰老,脾气越来越坏,猜疑心越来越重,可是想做的事和能下的决心却越来越多。
朱元璋在下着两步棋,他明着扶持朱允炆为太孙,可是在一三九五年时候,接连斩了辅佐朱允炆的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和早先的太子太傅蓝玉和一大众武将。
朱元璋这样做就非常的有深意了,儿子,孙子,国本选哪一个?说说人心的直白如果儿子孙子只能留一个,有谁会选儿子先死呢?
大家都说是朱元璋给孙子朱允炆铺路,可是怎么看着都不像?
坊间老话说过:虱子都靠不住,会去靠虮子?
朱元璋杀了督察院御史曹铭,因为他抗旨说“那些连坐的父母妻儿都不知情,人人连坐无奈太过。
所剩开国的大臣中汤和告老还乡后,在一三九五年平安地去世了。
一三九五年,永平侯谢成,其女嫁给了晋王为妃,也因牵涉到颖国公傅友德案子一起诛杀了。
一三九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了第八次北伐,这是在一三九零年的第七次北伐后时间隔了六年后,那些那些个能臣武将都被斩后,单独指名朱棣独立统领军队,对大宁卫(内蒙宁城)北元军队的歼灭行动。
想想在第七次北伐,朱元璋是任命了晋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将军,怀远侯曹兴,南雄侯赵庸为左右傅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损格为左右参将,配合东路的燕王朱棣,西路的晋王朱纲一起出征。
这么多将领出征,三月初二只有朱棣带兵到达长城的古北口,派人侦察到了北元太尉乃尔不花的军队在蒙古的迤都,那时候天忽然降大雪,四处是一片茫茫的雪原。北元军队想当然的认为这场雪是是最好的天然屏障,根本没有料到和准备,朱棣会果断的兵出险招下令军队在大雪中奔袭千里,包围了蒙古的迤都的乃尔不花。
朱棣没有直接进攻迤都,而是派了乃尔不花的朋友观童去劝降,可见朱棣用兵和用人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结果乃尔不花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在大雪天,被明军几万大军包围,不得不感恩和恐惧下投降,朱棣直接兵不血刃的俘虏了元军数万人,牲畜几万头。
这次北伐的胜利,让朱元璋大喜,他嘉奖了朱棣很多东西,就是臊那些一起出征无功而返的武将的脸。晋王朱纲也是没有遇到北元军队返回了封地。这第七次北伐奠定了朱棣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一个不能被随便放弃的角色。
第八次的这次北伐北元,只有朱棣一个人领兵,出兵内蒙宁城,在彻彻山,朱棣打败北元军,俘虏了索林帖木儿,又乘胜追击到兀良哈秃城,歼灭了北元将领哈刺儿,再次凯旋而归。
如果朱元璋要削藩,怎么会让朱棣一个人立下如此多的战功 ?不怕功高震主?
也许刘基的烧饼歌他早都听进去了,朱标在时候,他并不完全相信,也没有全部否决,要不是他给燕京配上了最像自己的朱棣,还亲自为他选了徐达的女儿为王妃,让徐达经营了燕京十几年,不就是留一手吗?
等时间到了一三九六年,朱标去世,沐英去世,秦王去世,朱棣一次次的北伐建功立业,功绩和经验越来越丰富,和京城里呆着的朱允炆小白比,两个人是素质高下是天差地别的。朱元璋看到局势一天天在朝朱棣的天枰倾斜,对于朱元璋这个政治大家,他能够不明白?
很多人会说他老糊涂了,真的吗?
看看在朱棣第八次北伐胜利后,一三九七年朱元璋只争朝夕的干了些什么吧。
设立太仆寺,就是负责养军马的事宜。
设立太常寺,就是负责祭祀,礼乐之事。
设立鸿胪寺,就是负责朝会,宾客,吉凶礼仪。
敕备边十事,富民册,武官人数确定。
颁发了正式的《大明律》。
六部,督察院的赎罪事例议定。
奉天殿,策贡士,会试所取皆是南方士子,引起北方士子不满。
从各地搬迁有钱富裕百姓到应天府,共有一万四千三百多户,消除了各地土豪劣绅的社会根基和人脉。
平定了沔县高福起义。
这些事都不像一个衰老糊涂的帝王干的事,他这样就像为了下一任的皇帝土地春播,早早的深翻地,除杂草,上肥过冬。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几个不温不火的没有大才的人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