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乃黄花》第七十五章协力
天下的大事都逃不过天道,所谓千江万河归大海。
朱棣现在境况,在朱允炆看就是案板上的待宰的鱼肉,朱棣手下北平府军队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就让代理朝政的朱允炆先下手为强的下旨给调离换防到别的地方。
在朱元璋去世的同年,朱允炆又接连采取降维打击的招数,任命在工部侍郎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逮捕了和朱棣共同谋事了很长时间的北平佥事陈瑛,因为有人告发他收了朱棣的贿赂,有秘密谋反的可能,朱允炆把他发配到广西,接着任命都指挥谢贵,张信出任北平指挥使。
同时为了不让挨着朱棣燕京比较近的几个藩王暗中帮助朱棣,朱允炆釜底抽薪的下令招辽王和宁王还京,封藩宣府的辽王听招不敢违令,从海路返回了应天。而宁王处于观望状态,不愿意回应天,朱允炆就直接削减了宁王的护卫。
接着朱棣的三个儿子放回燕京的同时,朱允炆为了给朱棣警告,斩了被人告发参与朱棣谋反的属下,想看看朱棣的反应,消息传过来,朱棣被朱允炆的霹雳动作吓得精神错乱失常了。朱允炆听后心头放松,觉得朱棣无兵无权无地,就像自己篮子里的馒头,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时可以吃。朱棣就将和那几个被削的藩王一样,咸鱼翻不了身了。
干劲十足的朱允炆广发英雄榜,招揽天下的英才,自从有了齐泰黄子澄的谋划,朱允炆成功地削五个藩王,阻拦朱棣回应天奔丧,招藩王的儿子进京为人质,政治军事上围堵架空朱棣的策略,朱允炆觉得文官的智谋还是最有效,开始重视文官,打压武将,军队进行改制,由文官决定军事政策。
在宫廷中,朱允炆从小就恨透了锦衣卫和祖父身边的宦官,自己没少受他们的制约和暗中欺负,朱允炆上台后,都一一地处理了自己心中讨厌的哪些人,制定了严格的宦官惩处制度,一时间皇城宫闱间,怨声四起,为了生存他们主动和燕京的朱棣联系,送情报和递消息。
在这个朝廷削藩大形势落叶飞刀的时代,藩王府的官属都是和藩王共同的命运,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在做选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人身边不会出个叛徒和卖主求荣的人,果不其然的朱棣燕王府的长史葛城叛变密告朝廷:“燕王无病。”
朱允炆知道后大怒,经过齐泰和黄子澄高智商脑袋的密谋,采取三步棋来诛灭朱棣。首先部署张信的中央军换防了燕京九门的防守,燕王府所在地北平被围得像个铁桶一样,想必朱棣插翅难逃。其二,命令锦衣卫史宋忠担任都督在北平附近的开平屯兵,和屯兵临清的徐凯,驻守山海关的耿献互为犄角,防备万一朱棣逃出北平府后,可以实施围剿包围。其三,表面上下旨麻痹朱棣不抵抗,只逮捕他燕王幕府的官属,暗地密信给北平都指挥史张信,让他逮捕朱棣幕府人员同时,秘密逮捕朱棣。这个连环计划看着非常的天衣无缝,朱允炆满意的下旨,让他们遵照执行。
但是朱允炆千算万算的没有计算人心,觉得坐上龙位,就有了天子的绝对领导力和权威。
其实天下最难控制的是人心,但是朱允炆学不会,从他懂事起,只看见朱元璋剿灭诸臣,想杀谁就杀谁,哪怕军功显赫的蓝玉,哪怕开国功臣李善长都在皇权下一一伏法,没有人敢反抗,敢说个不字。他没有看见朱元璋在初期治理人心时候的卑微,三顾茅庐时候的诚恳,求贤若渴时候的惜才,几十年恩威并施才能够积累的人心威望信用的过程。
出任北平布政史的张昺的好友李友直就是燕王的铁杆粉丝,他看到燕王年富力强,多次出兵大漠,战功显赫,智勇过人,善于收覆人心,效忠过的他的人都非常的敬仰他,李友直觉得这样的藩王不该死于阴谋算计之下,他把朝廷的要对燕王动手的消息及时通报了朱棣。
收到消息朝廷对自己削藩的布局,朱棣这时候觉得带着全家想跑都没有机会了,不知道朝廷那一天采取行动,和道衍商量后,决定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积极准备勇士和武器,朱棣干脆紧闭大门,称病谁都不见。
这时候的刘萱迎来了各地道观奔赴燕京炼丹的道士,果然璇玑师父聪明过人,他写信给各大教派选了炼丹的师父,其实来到的大部分是武力值高的道士,特别是武当派的来了有十几个。
道衍把一部分道士安排在房山炼丹为名的打造兵器,为了今后这些道家不被牵连,他们都穿常服,放弃使用仙门的剑器,使用兵器都是仿制的日本倭刀。
刘萱见到了多年没见中年的玄一师哥,沈稳伟岸的他见到刘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