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海案件结束不到5天时间,市级刑侦支队这边再次接到了报案。^咸/鱼_墈/书/ ¢嶵¢新,蟑/結?耕-新¢哙`
深秋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明的警车碾过碎石路,警笛撕裂了城郊垃圾站的寂静。张海涛蹲在分类池边,橘色环卫服上沾着褐色污渍,仍在止不住地颤抖。小王半跪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笔记本上的字迹被冷汗晕开:“您慢慢说,具体怎么发现的?”
“就跟往常一样分拣厨余垃圾,”张海涛喉结上下滚动,“铁钩勾住个硬邦邦的袋子,我还以为是建筑垃圾......”他突然捂住嘴干呕,指节发白地指向角落的证物袋——黑色塑料袋裹着半截青灰色手臂,断裂处的白骨茬在勘查灯下泛着冷光。
小杨趴在分类池边缘,镊子夹起沾着碎菜叶的纤维:“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和常见的垃圾袋成分一致。”他的激光笔扫过池壁,暗红的血痕蜿蜒而下,“出血量不大,说明抛尸时死者己死亡数小时。”小孙则举着三维扫描仪,红色网格光束笼罩整个区域:“抛尸点距离最近的监控盲区27米,凶手熟悉地形。”
李明蹲下身查看手臂,尸斑集中在小臂背侧:“死亡时间超过12小时,死者是右利手。?w_a~n,b!e?n`g_o^.?c/o~m*”他注意到虎口处的老茧,“长期从事需要握力的工作,可能是司机或工人。”当镊子从指甲缝夹出蓝色纤维时,整个现场突然安静下来——那是工装布料特有的斜纹结构。
“张师傅,发现尸体前后,有没有异常车辆进出?”小王的录音笔红灯闪烁。张海涛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有辆银色五菱!三天前来过两次,车斗盖着防水布,司机戴着黑色口罩......”他的瞳孔放大,“第二次来的时候,车斗在往下滴水,我当时还以为是海鲜!”
之后李明安排小杨和小孙两个人对现场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勘查。
垃圾站的探照灯将现场切割成惨白的几何图形。小杨将单反相机切换至RAW格式,镜头对准分类池边缘的血痕:“小孙,取10×10厘米网格,做血迹形态分析。”快门声连续响起,每张照片都精确对焦在血滴的卫星溅洒状纹路,“被动滴落血迹,角度75度,源点应该在池沿上方1.2米处。”
小孙半跪在黏腻的水泥地上,激光测距仪发出的红色光束在墙面游走:“三维建模显示,抛尸者身高175±3厘米,臂展与身高比例1.02,符合亚洲成年男性均值。-x~i*a-o¨s?h_u·o?h¨u′n*.\c*o!m?”他用镊子夹起嵌在池缝里的黑色纤维,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尼龙66材质,常见于防水布或工装。”
“扩大搜索范围。”小杨将勘查灯调至侧光模式,光束掠过地面时,几枚模糊的鞋印在灰尘中若隐若现。他迅速蹲下,取出石膏粉和注射器:“43码,橡胶底,花纹呈菱形块状,有明显拖曳痕迹。”调配石膏浆时,他突然皱眉,“注意看,鞋印边缘不连续,说明凶手移动时重心不稳,可能负重。”
两人沿着车辙印追踪至垃圾站围墙缺口。小孙趴在地上,放大镜紧贴泥土:“轮胎宽195毫米,轴距2720毫米,和五菱荣光参数一致。”他用小刷子清理车辙边缘,“有柴油残留,提取样本做气相色谱分析。”当勘查灯扫过围墙时,小杨突然叫停——墙顶的铁丝网挂着半片蓝色布料,经纬线间还嵌着暗红色纤维。
“血源检测优先。”小杨将证物封装进真空袋,“联系张林,让他准备接收。”回到分类池旁,他开始测量血痕的Luminol反应。喷雾瓶中的鲁米诺试剂与血迹接触的瞬间,幽蓝色的荧光在黑暗中蔓延,“确认A、B、C三处血源,做STR分型对比。”
时间在精密的操作中流逝。小孙用XRF光谱仪扫描手臂断口:“锯齿宽度3.2毫米,符合便携式电锯特征,切割方向从内向外,凶手惯用右手。”他调出金属成分分析报告,“断口处检测到铬、镍元素,说明凶器近期经过镀铬处理。”然而,当比对全市五金店的电锯销售记录时,数据库跳出237条匹配信息。
“检查垃圾压缩区。”小杨突然指向轰鸣的压缩机。两人穿上防护服,在腐臭的垃圾堆中徒手翻找。小孙的金属探测仪突然报警,在废旧金属堆里挖出个带血的扳手。但经过检验,扳手表面的血迹属于三个月前的流浪狗,与本案无关。
凌晨两点,勘查记录本上的字迹越来越潦草。小杨反复播放分类池的监控录像,逐帧分析:“第17分23秒,防水布边缘露出的金属扣件,形状像货车车厢锁扣。”然而放大图像后,像素